专业硕士瞄准职业技能培养

2011年06月23日 来源:求学?跨考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年来,由于专业硕士培养的人数、范围的增长,普通大众对其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在专家看来,在普通硕士教育和人才需求部分脱节的问题面前,专业硕士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更适合社会发展,有可能成为教育的主流趋势。
    
    普通硕士教育与人才需求部分脱节
    
    一位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专家表示,我国普通硕士最初的定位是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但近几年来,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这种定位应当逐步调整,增加“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一定数量的一线岗位的人才”这个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相应地强化业务领域的教学。可是,有些老师仍延续传统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在教学上以理论为主。这造成了普通硕士毕业生在某种程度上说更像是个“半成品”的现状——既在理论造化上无太多建树,又在业务技能上没有太明显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普通硕士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脱节的局面。
    
    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国家职业指导师李家华教授介绍,在英国等发达国家,硕士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课程硕士,与国内的专业硕士类似,其瞄准的靶心是就业,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类是研究硕士,瞄准的靶心是研究,这一类与我国的普通硕士类似。
    
    我国的硕士类别划分与国外相似,但结构差异却很大。在发达国家,课程硕士的数量是要多于研究硕士的,而这也符合社会的人才需求规律。在社会的人才金字塔上,处于塔尖的,是科研人员,处于基部的技能和管理人才,数量则大得多。但在我国,普通硕士的人数却远远超过专业硕士。以MBA为例,在美国,每年的MBA人数约为13万人,并以6%的速度增长,占研究生总数的比例接近25%。而2007年我国的MBA招生人数为2.8万人,仅仅占研究生招生总数的5%。另一方面,美国有900多所商学院,而我国目前能够招收MBA的院校只有96所,还不到美国的1/9。
    
    客观原因导致专业硕士被误解
    
    李家华教授认为,很多以提升职业技能为目的考生,也拼命往普通硕士方向挤,这其实是对学位价值的不理性追求造成的。
    
    这与我国目前两种硕士的相关政策有一定关系。如在收费上,不少专业硕士的上学费用远比普通硕士要高。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一部分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10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但是专业硕士的学费少则三四万元,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并且一般不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另外,在文凭颁发上,大多数专业硕士只授予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这可能也是导致考生纷纷报考可以拿“双证”的普通硕士的原因之一。(其实,专业硕士中,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建筑学硕士等还是可以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的。大体来看,“统考”生拿“双证”,“联考”生拿“单证”。)
    
    此外,一些学校急功近利,开设专业硕士时在录取和培养环节中没有把好质量关,导致一些专业硕士的专业水平没能得到名副其实的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专业硕士的声誉。
    
    选择专业硕士应成主流趋势
    
    大多数人读研,根本上讲来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因此应该以技能为导向,以实践为主。而专业硕士可以更好地满足这样的需求。据介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目前也正在以此为指导,进行战略调整,普通硕士的招生规模将会被逐步压缩,而MBA等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则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增长,“专业硕士的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广阔”。
    
    当前我国的教育基础,还不足以支撑起更大规模的专业硕士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很多教授依然是研究型的,与专业硕士的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专业硕士前景广阔,但道路还很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