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商学院教育一部分 服务引领未来

2007年07月04日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七月是商学院MBA们的毕业季。挥手告别校园的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就业、转行或跳槽。和普通的大学生不一样的是,这些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在职业的选择和发展上,有着更多的选择,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陷阱。而在求职的过程中,商学院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麦肯锡的校园招聘牛气十足。他们一上来就对商学院说:你们帮我们挑10个人吧,后天开始面试。后天?这也太紧迫了吧。可麦肯锡又偏偏是很多人不想错过的公司。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的老师们先是根据咨询行业看重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找出10个人。然后给其中一个最想进咨询行业却远在深圳做项目的学生打电话:回来参加面试吧。

    清华大学MB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毛东辉用这样一个真实案例来阐述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对学生的服务。

    就业是商学院教育的一部分

    北大国际MBA职业发展部的张瑛给记者介绍了他们部门的工作流程:入学时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通过组织讲座、性格测试和一对一的咨询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所在,尽早确立职业发展方向。第一学年结束的时候,联系企业进驻校园招聘实习生,帮助学生落实实习单位。9月中下旬学生返校的时候,就业提上日程。部门会通过指导完善简历、模拟面试等培训帮助学生做好应聘准备,同时开始搭建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沟通的平台。

    毛东辉则把清华MBA职业发展中心的工作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念的导入。包括分享上一届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经验和故事。通过学习职业生涯手册和从哈佛商学院引进的商业领袖测评来完成自我的认知。第二个阶段是确定方向。通过确定方向来做出策略,然后通过选课来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入相关的俱乐部建立自己的人脉。第三个阶段是求职探索。职业发展中心会联系企业发布招聘信息,然后指导学生完成简历并讲述面试策略。第四个阶段是促进目标达成。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职业发展中心的职责

    由于商学院教育发端于美国。中国商学院的职业发展中心大多是参照美国商学院的相关部门所设立的。毛东辉老师曾在美国念MBA,在她看来,职业发展中心最重要的有3个职责。首先是职业发展的培训和指导;其次是就业服务,搭建企业和学生沟通的平台;最后是信息服务。完成就业信息的整合和统计,撰写就业报告。

    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商学院的职业发展部门尤其重视自己和社会、企业的沟通。北大国际MBA于今年5月份启动了校友导师项目,该项目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校友资源为学生就业打开一条直接通道。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中心执行主任赵贞介绍,他们有着一套制度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包括每年的定期非定期的各种联系。主要包括:寄送期刊等资料以及节日祝福等日常联系;就业、实习、人才介绍会等招聘相关活动;学员与企业交流活动,包括讲座、座谈会、企业诊断、商业计划书等;中心与企业的联系,包括校外导师、复试考官的聘请等。

    二线商学院就业服务缺失

    据记者调查,相对于一线商学院对就业教育的重视,很多二线商学院要么没有设置职业发展相关的部门,要么只有一两个老师做一些简单的信息发布工作。资源的不足,成为很多二线商学院不重视职业发展的借口。当然,也有学校在寻找新办法,如中央财经大学MBA项目,学校会专门邀请北大、清华的老师给自己的学生培训职业发展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MBA Home网执行副总裁李宏涛给记者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商学院的学费高,但是做就业这一块的老师收入低。很多相关从业人员都是硕士生留校,工作流动性强,缺少真正的专家。同时,很多商学院的就业部门是多重机构的叠加,把本科生、普通研究生、MBA的就业指导放在一起,这就造成MBA就业指导工作的粗糙。“很多商学院都是战略层面上的重视、战术层面上的轻视。”李宏涛说。

    “中国学生还是太老实。”毛东辉深感中国学生对于自己教育投资的随意。她举了一个例子:有个外国学生到清华读MBA时,上来就问:你们这有职业发展中心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