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2008心理学大纲解析之统计与测量

2007年09月21日 来源:新浪教育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心理统计和测量,尤其是心理统计,是心理学科领域内的“数学”,所以很多考生,在初步接触统计学科时便浑身悚然,感觉这么多公式,章节又多,头一下大了几倍。其实真正看懂以后,你会发现那只不过时表面现象而已,何以此说?下面我们可以逐步为大家分析,帮助大家走出这个误区,同时还会结合大纲,在学习策略上有所建议。

  一 对心理统计学科重要性分析

  (一)心理统计在学科领域中的作用(地位)

  统计是行为科学研究所离不开的一种工具。那么心理统计作为统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必然是作为行为科学组成部分的心理学科研究所必须的工具。心理学的发展也证明,科学心理学离不开科学实验或调查,而心理实验或调查无论从最初的研究设计和控制,还是收集、录入数据,以及最后的数据分析,都离不开心理统计的帮助。这就是说,如果没有统计的参与,心理学科是无法达到科学化的,一些心理学科领域的问题解决也是不可想象的。

  (二)统计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例

  大纲规定统计和测量部分总分为70分,与发展和教育部分分值相同。对于这70分在统计和测量两部分的分数分布上基本可以达到

  三比一的比例。因为首先测量部分的很多计算可以直接归类到统计部分,其次,由于一些实验设计的方法是与统计方法一一对应的,所以统计部分学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实验部分的分数。总之,这部分要以统计作为复习的核心,兼顾测量。当然测量部分同样需要认真的准备,只不过重要与否是相对化的。

  二 统计学科的特色

  (一)学科性质

  文章开头我们说过,心理统计是整个心理学科领域中的“数学”。这就直接说明了统计是一门完全理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完全理解性的概念性知识不多,主要是对一些统计方法的应用。但是它又比我们的大学高数要简单许多(大纲部分)。所以考生只要用心去学习,完全可以轻松的搞定,但是前提是我们要像学习数学那样,做大量的练习,通过练习理解和体会统计一些定义和以及算法的真正含义,通过练习来把握相对于自己而言的难点。

  (二)知识分部特点:各章节联系紧密并且逻辑化

  统计部分的知识板块特别清晰: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两大部分;其中的各个章节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和连接性。考生一旦对知识完全理解,则很快就能形成整体化知识体系,这样就非常容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所以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将各个章节串联起来,找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一些不同统计方法的异同,可以说,如果考生开始就注意这些问题,那么统计部分相对其他部分使最省时间的。

  (三)试题考察特点

  统计本身的知识特点,决定了其命题方式是有很明确的方向性的:少部分是对描述统计部分的概念和定义的理解考察;描述统计部分一些小的统计量的计算;推论统计部分则大多数都以简答题或者与实验设计结合起来在综述中考察。而且这两部分很可能是同时命题。所以考生对推论统计部分的掌握相对更加重要。那么在复习过程中要分主次的多加练习。

  三 08大纲分析

  根据08年大纲,统计部分没有任何变动,测量部分新加入了第四章的最后一节心理测验的应用。为什么统计部分大纲没有任何变化;测量增加部分说明了什么问题;以及其今年在命题上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做了以下分析:

  (一)统计部分大纲不变的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大纲之所以不进行任何变动原因有二:1、上面提到过,统计是心理实验和调查的数据分析的工具,不同的实验、不同的设计方案对应的统计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而恰恰实验设计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不同考生其方法是不同的,那么需要应用的统计方法自然不同,也就是说对于统计部分应用在实验设计中是无法具体化的。那么就不能删减去年的某些考过的知识点。2、由统计学科的知识紧密衔接性决定的。因为统计知识是一个逻辑关联性非常紧密的学科,其中的知识点就像一串链子一样,少了其中任何环节,都影响其完整性,以及对统计知识点的理解。

[ 1 ] [ 2 ] [ 3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