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2008年教育学大纲详解之中外教育史2

2007年09月21日 来源:新浪教育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二)删减的内容

  1、教育起源(放进教育学原理部分)

  2、老庄对社会文明的批判;

  3、法家教育思想关于倡导“耕战”的学派

  4、封建国家教育体制完善一章关于中外教育交流的开展

  5、韩愈教育思想一节关于振兴儒学的卫道者

  6、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7、近代教育关于封建教育的衰败与改革派的教育主张

  8、近代教育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9、近代教育体制变革一章关于资产阶级改革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0、关于新文化运动与教育变革,其中包括新文化运动与教育观念变革,新文化运动与教育改革

  11、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一节关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思想

  12、英国赫胥黎的教育思想

  13、法国涂尔干的教育思想

  14. 德国康德、费希特的教育思想

  15、关于卢梭论人的天性

  16、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批判,有关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教育思想

  17、英国 “开放大学”

  18、法国教育发展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19、纳粹德国时期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的倒退

  20、俄罗斯的教育改革

  三、08大纲较之07年的整体变化趋势

  08年大纲的变化除了表现为以上所列出的增删知识点外,还有许多的细节调整。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综合分析,可以总结出08年的大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趋势

  1、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07年的大纲在提到某些教育家时往往只提思想。08年在多处增加了教育实践,比如孔子、陶行知、裴斯泰落齐、杜威等。看来对一些重要教育家的一些重要教育实践也是今年需要掌握的。

  2、更加注重教育课程间的相互联系,比如教育史和教育原理。这也是考查教育基础知识综合能力的要求。比如提到孔丘的教育思想,07年仅仅是提他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等教育思想。08年则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有教无类”与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估计这个趋势还将继续。而且这种问题是最容易出分析论述题的。考生应当具有这种综合把握的能力。

  3、对某些内容进行了扩展和细化。比如孔丘的教学方法就列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这三项。因此,有关孔丘教学方法的重点就突出了出来。同样的,1922年的“新学制”也重点提到了七项标准和学制体系与特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实践也一一详细列出。还有有关耶稣会学校的内容也详细点出。这应当是对考生有利的变化,因为每一个要点的详细列出会使得准备更有针对性。

  4、对教育史段的表述尤其是中国教育史,更加准确。这是考生应当注意到的。有关中国的近代教育准确划分为近代教育的起步、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与07年每一段以特定的史实做标志更简洁、准确。“新民主主义教育”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民主教育家”改为“现代教育家”则需要我们对历史进行重新的更深刻的认识。考生在答题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用语。

  5、新大纲语言表述更加明确,修订的新大纲用语表述更加明确,这一点体现在大纲的每一条。例如中国古代史对于儒学独尊一章,07年表述为“儒学独尊与读书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在08年表述为“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把“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学校教育的变革”改为“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变革”等等。这样的修订随处可见,却很容易被忽视。对考生而言,这种类型的变化对于把握复习内容可以说没有太大影响,但也从一个侧面提醒考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准确到位,具体而言体现在考试中,要做到语言简明准确。

上一页】[ 1 ] [ 2 ] [ 3 ] [ 4 ]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