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公共精神、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劳动情怀,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科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理论知识、技术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适合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及其他社会组织从事劳动就业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以及科研教学工作,或在相关专业继续深造。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人,分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首都经贸大学,其中副教授7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5位教师有海外访学经历。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总工会等省部级以上课题数十项,多项研究报告得到全国人大领导、国务院领导的批示。 吕茵: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主持和参与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著2部,主编和参编教材11部。荣获学校“十佳教师”称号。 郭鹏: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养老保险。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省部级、国际组织及中央高校基金课题10余项。 张琳:讲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副导师,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副主任。研究方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科青年项目1项,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项目。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课程设置 专业必修课:管理学、社会学概论、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国际劳工标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专业选修课:劳动关系学、健康保障学、养老服务理论与实务、全球劳动治理等。 专业实践教学:社会保险实务、劳动争议处理实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等。
学科特色及优秀毕业生简介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成为“劳动+”、“工会+”特色学科体系的重要支撑,2020年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1.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前沿相结合、规范与特色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及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开设中劳社保大讲堂,建立多家在京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与实习机会。2.突出工会办学优势和劳动特色。开设国际劳工标准、劳动关系学、工会学概论等课程,将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工会工作相结合,为改善民生、服务职工以及推进工会改革创新提供人才支持。3.为学生提供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选拔优秀学生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学习,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大学生国际论坛以及短期研学项目。 韦雪可,女,2021届校级优秀毕业生,曾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毕业后考入华东政法大学攻读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洪泽,女,2022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共党员,曾荣获国家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2020-2021学年赴中国人民大学交流学习,毕业后考入吉林大学攻读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 白欣,女,2023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就职于北京市丰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