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普通教育)类) |
专业介绍: |
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修业年限: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劳动关系特色的数智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劳动情怀、专业功底扎实,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方面基本理论素养,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业务操作技能,熟悉劳资政策和法规且具有数字化管理思维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在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师资情况及名师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高级职称6人,讲师8人,全部教师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大多数教师具有海外访学或留学经历;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丰硕,在学界和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等省部级项目数十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教材数十部。 张艳华,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劳动就业、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理论等。在《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讲课程《劳动经济学》获批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重点项目。获得学校“科研十佳教师”,第十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课程设置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围绕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突出学生的职业素养,并分为四个部分: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验实践课和专业任选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包括管理学、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劳动法学、劳动经济学、心理学、市场营销、统计学等课程;专业课包括工作分析、组织行为学、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职业生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术外语等课程;专业实验实践课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模拟招聘、人事经理角色扮演等课程;专业任选课包括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管理、社会保险管理、危机管理、公司法、领导学等课程。公共基础课包括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和计算机等课程。
专业特色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立于2004年,专业教学及科研力量雄厚,是“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鲜明: 1.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的劳动关系特色:劳动关系专业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交叉融合,培养学生既具有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技能,同时又熟练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工具和技能。 2.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鲜明的劳模特色:本专业承担为全国劳模进行学历提升和知识传授的重要使命,培养劳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能力,同时也将劳模精神嵌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弘扬诚实劳动、勤勉工作的价值理念。 3.实践体系具有鲜明的劳动教育特色:借助学校劳动学科和大量劳模学生的优势,打造“实践课程+学科竞赛+学术研究+社会实践+读书会”五位一体的专业实践体系,将劳动教育理念渗入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往届优秀毕业生简介 赵军章:2013届毕业生,曾任青海省市场监管局驻化隆县巴燕镇上吾具村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现任巴燕镇纪委书记;2018年6月28日,获得青海省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张云飞:2013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担任系团总支副书记、学校团队大学生艺术团副团长,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全总奖学金等奖项。毕业后曾在华夏基石担任高级咨询顾问、龙马投资/易到用车等公司担任人力资源主管,现任抖音集团广告业务HR组织效能负责人。 袁有君:中共党员,2020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担任第四届中国大学生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大赛(HRU)组委会主席、班长等。曾获2020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华全国总工会奖学金等。连续三年获研究生学术一等奖学金、七一表彰优秀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曾接受CCTV、CETV、北京卫视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