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千分考"退场引思 高考改革:不在考几门

2014年03月04日 来源:光明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月15日14时,作为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的一部分,2014年复旦水平测试在苏浙沪三地同时开考,约9000名考生参加笔试。这一俗称“千分考”的复旦水平测试始于2006年,因其卷面满分为1000分而被称为“千分考”。

与此同时,沪上各高校自主招生陆续开始。3月1日,“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的笔试将同日举行。“参加完复旦‘千分考’,接着参加上海财大自主招生笔试,过几天还将参加‘华约’3A测试。”2月19日,一位考生给记者排了排自己的考试日程。

明年,这样“广撒网”的“赶考”格局有望逐步打破。复旦大学宣布,从2015年起,该校在上海的自主招生笔试将被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代替。

最后一次自主招生笔试

“我们认为,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替代‘复旦水平测试’成绩的条件已经成熟。”复旦大学招办负责人丁光宏说。事实上,不仅复旦一校,上海其他高校今年的自主招生笔试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2013年,复旦大学发布的《自主招生工作情况摘要》提到,复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方案七年来已招收4099名学生,占同期全校本科生源总量的18.85%。复旦校方的跟踪调查显示,改革试验生入校后在学习研究、社团活动、创新创造等方面出类拔萃,具有更强的毕业竞争力。

如今,“千分考”落幕,自主招生学业水平考试时代来到。丁光宏认为,“复旦水平测试”是考察高中文化课程综合知识的笔试,其基本出发点是,要求每个中学生在高中阶段完整、充分地掌握中学阶段的知识。在国家高考改革的整体部署与安排下,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来实现。可以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自主招生的一部分,特别是用于大规模的笔试初筛方面。正是出于这种考虑,2015年复旦大学率先在上海采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代替“复旦水平测试”。

丁光宏认为,现在各省市推行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全科类的,涵盖了所有的高中课程。在绝大多数省份,学业水平考试将是以整个省为单位的国家级考试,是一个由政府出面组织,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统一登分,统一向社会发布的比较标准化的、科学严谨的考试。“由独立机构来组织考试,对大学而言就是招考分离。”丁光宏强调,这一改变意义深远。

从“考三天”到“看三年”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否发挥在选拔方面的作用,是人们最关注的。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高中学业完成情况,将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学生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优势,自主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来参加考试,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避免毕业时“一次考三年”的压力。

多位受访学者认为,从单一的高考三天、一个高考总分,到考察学生高中学习的三年,这一“考三天”到“看三年”的变化,透露了中国教育未来选拔人才的方向。学业水平考试几乎每学年都有,每门课都有考试,这也向社会传递了一个信息:大学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完整、充分地掌握了高中学业要求的知识的人才,而不是高考考几门就只学几门的应试教育痕迹很深的学生。

丁光宏认为,今后还要充分考虑运用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从原来只以分数录取学生,转化为不仅看分数,而且还要看分数取得的过程。不仅看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而且还要看学生参与了哪些活动、有哪些兴趣特长,以及其他方面取得的成绩。这应是将来大学作为录取依据的主流方向,与国际一流大学录取的规则也相一致,符合人才选拔的教育规律。

而将考试交由专业机构组织,大学的主要精力就能放到选拔与录取上。丁光宏说:“学生有高考成绩,有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有比较科学的、具有一定公信力的高中综合素质测评报告等,大学可以将主要精力用于利用上述材料来选拔适合自己培养的人才,包括自己组织面试和一些特长性测试等。”

“招考分离”还有多远

一些大学已经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中进行不同的尝试。2014年,复旦大学就在自主招生中首次引入“体验营”模式,让优秀中学生到复旦校园里参观访问,与名家教授沟通交流,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复旦。同时,老师们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这些学生,便于全面考察、综合评判,选拔有学科特长、学术潜质的优秀学生。

据悉,教育部今年将出台招考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目前,总体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实施意见仍在送审阶段。

有学者提出,改革的关键,不在考几门,而在怎么考。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丛玉豪认为,“一考定终身”的制度需要改进,但如何将学业水平测试等纳入选拔标准,占比多少,如何操作,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近年来,我国一些省市一直在探索高考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综合评价三位一体的改革。比如江苏早在2008年就实行高考统一考试只考三门(语文、数学、外语),以三门计总分,考生再选测两门其他学科,学科只计等级的高考考试方式,其余科目的测试在高二举行,也只计等级,可是未见学生负担明显减轻,反而又添焦虑。

这种情况在其他省市的学业水平测试中也存在。目前,上海正在酝酿改革,想办法提高学业水平测试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必须意识到,我国高考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按计划集中录取,如果集中录取制度不变,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格局就无法打破,科目调整、计分方式调整,哪怕有的科目多次考,都是换汤不换药。只有打破集中录取制度,推进考试招生分离,才能扭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局面。考试招生分离,才是高考改革的灵魂。”熊丙奇说。(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