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风向标:学科特长+创新潜质

2013年04月16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考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2013年的面试题中,有很多时事热点跃入眼帘,比如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第1道题:近期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连续出现“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引起关注,公众非常想知道这方面的相关信息。假如你是一位新闻发言人,你认为公众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追问:假如你发布信息后,社会出现恐慌,那该怎么办?

  上海交大自主招生面试第1题:上联是:“北京雾霾,遮天蔽日,沁人心脾”,请对下联。

  中山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第9题:有人提出提高医院对病人的服务质量,应参照餐饮业,试试先看病后付费。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可行,为什么?

  类似这样“新鲜热辣”的问题,直面社会热点,贴近百姓生活,只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学生才能应付裕如,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练习题”的书呆子们面对这样的问题,大概会瞠目结舌、不知所云了。由此可见,一流高校更希望招到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学生,而不是象牙塔中的书生。

  考查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让我们看一下中山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的第1道题:应否取消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迄今已逾30余年。在人们的印象中,从未有官方媒体对计划生育的正确性产生过质疑,其合理性似乎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就在自主招生的面试题中,霍然以单刀直入的方式向考生发问:“应否取消计划生育?”当然,考生可以按照“官方口径”四平八稳地回答,但如果有考生作出“计划生育应当取消”这样的回答,并且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这种不唯上、不唯书的独立思考精神,这种敢于对权威说“不”的勇气,难道不是高校更看重的宝贵潜质吗?

  让我们看上海交大自主招生面试的第4道题:能否通过新材料来帮助聋哑儿童?

  材料科学是大学才开设的专业,这一问题涉及的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学科知识层次显然早已超过普通中学生“应知应会”的水准。没有掌握高出同龄人的物理、化学知识,就不具备回答这一问题的基本前提,这充分体现了自主招生“注重考生学科特长”的特点。然而还不止于此,这一问题的关键点是“通过新材料来帮助聋哑儿童”。新材料是工具,“帮助聋哑儿童”是目的。如何帮助聋哑儿童显然属于社会学的范畴。短短14个字,将物理、化学、医学、材料学、生理学、生物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诸多基础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动声色地糅合起来,充分表现出对考生各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视。

  注重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西安交大自主招生面试的第5道题:一个人用8元钱买了一筐鸡蛋,9元钱卖出去了,后来觉得有点亏,又花10元钱买了回来,结果11元钱又卖了出去,这个人挣了多少钱?

  这道题看似一道简单的加减运算题,但有些考生却难以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回答。事实上,这道题真正要考的当然不是加减法,而是观察考生审题是否细致严谨,在压力下能否保持情绪镇定,考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

  再来看中山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考题的第4道题:在宠物犬和猎犬之间你选择做哪一个?

  从这道题我们已隐约可以嗅到心理测试的味道。自从中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成为中学教学的重要方面。然而,如何在终结性评价中真实有效地“测量”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始终是传统考试“难以挠到的痒处”。在2013年的面试题中,考官根据学生对这个问题所作的选择和阐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观察到考生的价值取向和性格特征。这样的面试题,将“情商”和“智商”一起纳入了高校选拔学生的评估体系之内。智商和情商犹如人的两条腿,只有双腿都健全的人才能站得稳、走得远。可以说,那些具备卓越品质和人格魅力的人,必然更受一流高校的欢迎。



上一页 [1] [2] [3] 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