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和农村生的自主招生真实经历揭秘

2012年02月14日 来源:人民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阅读提示

  2月11日和12日,各大高校自主招生开考,全国10余万考生赴考。

  此前,在不少大学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中,均释放出向“寒门”学子倾斜的信号,试图弥合城乡教育差距,为“寒门”学子打开更大的门。

  今年自主招生政策的实际推行情况如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未来探索的方向在哪?本报记者直击一名城市考生和一名农村考生的应考之路,并专访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微博)与天津大学招办主任李振宇,进行政策解读。

  来自河南大别山区的他

  “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

  郑天亮,来自河南大别山区的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考试那天,他坐了6个多小时的车来到郑州。对于这次自主招生考试,郑天亮有着很大的期望,“这次来郑州,我们冲的就是北大、清华”。作为数千同窗中的佼佼者,郑天亮正在通过考试走出大山。

  光山在河南最南部,属于大别山区,我家一出门就能看到山。

  11日,老师带着我们12位同学,坐了6个多小时车,从县里到郑州参加“北约”、“华约”自主招生的考试。200多元的报名费、交通食宿费,都是学校出的钱。而且听说考点附近的宾馆是过年前就订好的。

  知道有自主招生这回事,还是一年前听老师说的。当时,我托县城一个同学帮忙在网上订了5本资料,因为全班只有他有网上银行。但是这5本书都是复旦(微博)的材料,针对性不强。这次到郑州,我在书店里看到有那么多自主招生的书,都是之前没见过的。

  我们学校是当地最好的高中,这些年有好几个人考上了清华、北大,也有通过自主招生的先例。但是自主招生的名额不是很多,几千人中也就能有10来个。这次来郑州,我们冲的就是北大、清华,说白了就是求个“双保险”。

  去年学校有人考上了清华,今年学校就有了几个参加“华约”自主招生的名额。能不能来,要按成绩“拔尖”,拔到后面几个不好取舍,就由主要老师投票,让成功率高的人来。除了给学校的指标,听说个人也可以网上申请,但没听说有谁申请成功的。我没有占学校的名额,因为我参加了清华的保送生考试,落选之后自动获得了自主招生的考试机会。

  备考时,让老师们最苦恼的是搜集不到资料,自主招生历年考题都没有公开,而我们的渠道也非常有限。因此,学校的应对办法就是按竞赛来培训。来这里之前,老师还特意让我做了一套大学英语六级的考卷。

  考完试,发现老师的办法是对的,没有很偏、很刁钻的题目。但考题还是有难度,像竞赛题,思考的时间要很长。语文英语综合考试里,有一道涉及鲁迅《一件小事》的题目,因为没有读过那篇文章,所以我们都没答出来。

  在外面,我最挂念的是爸妈。我家条件很一般,全靠他们俩卖菜过活。初中时我常帮爸妈卖菜,高中了他们说什么也不让去了。

  有一次,爸爸上网把考试注意事项抄在一张纸上给我,尽管我都已经知道了,但还是很感动。其实我最想上的是港大,但知道家里负担不起。他们不知道,我这一年忽然长大了,考前别人失眠,我躺下就能睡着,参加那么多场考试,我敢大声说话了。保送生考试,是我第一次参加“群面”,根本插不上嘴。现在我再去,肯定不一样了。

  (本报记者 王汉超采访整理) 



1 [2] [3]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