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法”选适合你的大学和专业

2016年08月04日 来源:青海省招办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场轰轰烈烈的高考刚刚结束,如何挑大学、选专业,就成了考生和家长最大的心事。自高校扩招之后,对大部分中国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而言,孩子能否上大学不再是难题,考生及家长更为关注的是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或者说在学业成绩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上各类排名中人们口口相传中的“好大学”、“热门专业”,而不去考虑这所大学、这个专业是否真的适合自己。那么,在个人平时学业成绩、高考成绩允许的情况下,如何从为数众多的高校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来学习?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树立“人校匹配”的思想,走出“有什么分数上什么大学(专业)”的盲信、盲选误区。

如何实现“人校匹配”?参照职业指导中著名的“人职匹配”理论及其“三步法”,考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或专业时,也可以尝试“三步法”——

第一步,全面分析考生个人及家庭的特征和需求。对考生而言,中学阶段的学习基础、兴趣及活动经历,个人对未来求学的地域偏好、职业兴趣、毕业期望等都会影响到其对大学及专业的选择。就考生家庭而言,是否是第一代大学生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型、家庭的经济与社会资本、父母对子女未来的学历期望、父母对子女未来的就业期望都会左右考生及家庭对大学以及专业的判断和选择。

第二步,深入了解目标高校及目标专业。对大多数考生及其家庭来说,中国的大学不仅“千校一面”而且貌似“黑箱”,人们仅能从网络及新闻报道中获得关于大学的片段信息。

那么,考生及其家庭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增进对目标高校、目标专业的了解?

1.进入高中就应展开对目标高校、目标专业的寻找。严格来讲,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不是高考前后这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经过长期思考、探索的过程;高中3年的学习,不仅为求得一个好分数,更重要的是学校和家庭从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我喜欢学什么?我将来适合做什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从促进学生毕生发展的角度来讲,对职业认知与兴趣的培养,应该提前到小学和初中阶段,遗憾的是,我国中小学校普遍缺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设置,这也是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的重要原因。

考生及家长应小心两个误区。误区一是盲信排名。国内掀起一股大学排行热,各类高校综合排名以及专业排名层出不穷,比较有影响的官方排名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民间排名有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校友会网排行榜等。不过,目前的各类高校及专业排名,因为评价方的目的不同、指标各异、方法有别,排名结果不尽相同甚至相互矛盾,社会各界对此也表示质疑和批评,所以各类排名仅可作为志愿填报中的信息参考,考生及家庭对此切不可盲信,更不可据此进行盲选,替代自我分析。误区二是对口就业。在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 的当下,大学生很难在毕业之际就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专业对口工作,毕业生们愈来愈感到学什么不等于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不等于就能做什么,人才市场需求的波动、个人社会资本网络的多寡有时更能决定毕业生的最终去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