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与专业排序的最佳方案

2015年07月21日 来源:高校招生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填报的重要程度在高考前并没有如学科复习一般受到考生和家长的认可,待到志愿填报时,就发现问题多多。在多年招生宣传和志愿填报指导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过程在重复上演――从一开始面对众多高校与专业的茫然无策,到纠结于高校和专业的填报顺序,最后往往在提交前随性地做出不够理智的决定。似乎有许多大学生都能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如果我当年那样填,现在……”

虽然这折射出当今考生和家长志愿填报的常态,但也并不能否定还是有因对志愿提前了解而合理设定高考志愿的案例。其实,志愿填报并不是解答一道题目的标志答案,而是探寻解决一个问题的最佳方案。

当前,绝大多数省份已采用考后知分填报+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填报录取模式。各地考生的各批次志愿填报内容也大同小异,一般会有5个左右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又有5个左右的专业志愿。那么,如何把自己千挑万选出来的学校与专业合理、有效地填报到志愿表中去,就成为一个值得掂量的问题。本文主要分别就院校和专业填报顺序,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考角度,以期帮助做出适合自己的填报方案。

一、平行志愿下的院校志愿填报

平行志愿在很多省份已实施多年,但遗憾的是多数家长和考生直到收到录取通知也没真正理解其规则。我们先看看平行志愿投档的标准表述:按普通类上线考生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A、B、C、D、E等多个学校依次检索,首先检索考生填报的A学校,如A校进档已满,则再检索B学校,如此类推,只要被检索的几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档案投出则完成该考生投档过程。

翻译过来是这样:同学们到食堂排队打饭,大师傅要求排好队,成绩好的先打。你眼睁睁地看到你最想吃的红烧肉被前面的同学打完了,第二喜欢的糖醋排骨也没了,好在第三爱的肉圆还剩最后一个,归你了。而排在你后面的那位如果和你的口味一致,那他肉圆也吃不上,只好看看他选择的菜是否还有。因此,你能不能吃上红烧肉,首先取决于排到你的时候有没有卖光,其次是你是否将红烧肉列为你优先的选择。

那么院校的优先顺序依据什么呢?不外乎两个因素:投档分数线和个人志向。

高校投档分数线体现了公众对高校的认可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体现了高校的学术与人才培养水平。考生在平行志愿填报方式下,可以根据往年录取分数结合个人兴趣和理想,按“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策略,呈梯度填报多所院校。只要做到有一到两所院校“保底”,一般而言落榜风险很小。但同时考生也要注意,这里所指的仅仅是高校投档分数,即我们俗称的调档线或最低录取分,参考该线只意味着考生有投入高校的机会,并不一定被录取。首先是因为大学的调档比例设定是高于100%的,虽然说在平行志愿下,调档比例已经控制得比较低,但在没有增设计划或机动计划的情况,进档后未被专业录取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只能被退档。其次每所高校都有其特别受考生青睐的热门专业(可能是当下报考的热门专业,也可能是高校的优势专业),这些专业的录取分往往会高出学校调档线很多,如果考生所选的专业都集中在学校的热门专业中,也容易被退档(文后对专业排序方法另作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录取分数线相对稳定,传统志愿模式下院校招生“大小年”的现象极大减少,也为考生增加了一份保障。就笔者所在的河海大学而言,2014年全国实施平行志愿录取的省份录取分数和排位变化幅度不大,总体保持平稳。因此,排除特殊情况,考生在报考时要充分参考往年各高校的录取分数,对照各高校往年录取分数的全省(区、市)排名定位自己的院校志愿选择。

但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个人志向对院校顺序的左右明显增强。其中,尤以就业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有越来越多考生,将职业发展作为首要考量因素,放弃一些相对高分院校的录取机会,直接在A志愿冲报行业特色明显的高校。这种排序,并不完全按照所选高校录取分从高到低来进行,而是按考生对某所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感兴趣的程度来进行。比如考生所选的高校按调档线来看超出几十分,进档后,由于存在一定分数优势,在专业排序时往往占得先机。这种排序方式,对于那些有着明确专业意向的考生来言,不失为明智之举。



1 [2]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