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文物与博物馆学:小众学科“赚大钱”不易

     作者:胡平 周瑞广

说到文物与博物馆,你想到了什么?甲骨文、《清明上河图》、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故宫、金字塔、希腊神庙、卢浮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可能还会有人想到今年申遗成功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这些文物和古迹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人类几千甚至上万年智慧的结晶,是先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除了实物,我们还可以通过音频、影像、触摸屏等多媒体手段来了解它们。

那么,作为一个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是什么样的,就业前景如何呢?

点击进入【专业主页】,查看【开设学校】

 
 

一、专业解析

什么是文物与博物馆学

兰州大学魏文斌老师介绍:“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简称文博专业,它主要涵盖了文物学和博物馆学,并与考古学关系极为密切,是一门内容较复杂、内涵较丰富的人文学科。从某种程度上讲,文物与博物馆学是属于文化遗产学(广义)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文物与博物馆学(2012年以前叫博物馆学),与历史学专业、世界史专业、考古学专业、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特设专业)同属历史学类,毕业生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本科阶段学习什么

以兰州大学为例,本科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有:基础课包括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通论、文化遗产概论;专业课包括博物馆学史、考古学史、藏品管理与编目、博物馆陈列与设计、博物馆社会教育学、文物保护技术、博物馆实习、中国考古学、文物鉴定、文物管理与法规。(各高校开设课程可能略有不同,以高校实际设置课程为准)

毕业生小郭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跨学科,面很广,有很多东西可以学。此外,我们有很多的实践环节,比如会去参观考古工地和博物馆。我觉得这个十分有意思。”

文博专业与考古学专业的区别

有人称考古学为“人类历史遗存的搬运工”,“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一般考古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参加田野调查和发掘工作,如南京大学考古专业有一整个学期的野外文物发掘实习。从课程设置看,文博专业可以说更注重室内。如北京大学同时开设了这两个专业,除了都要学中国考古学、田野考古学概论、文物法规与行政管理外,文博专业还要学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博物馆设计初步、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等课程。

二、专业与就业

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数据显示,2015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生规模为500人至600人,近三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就业率为:2013年(70%-75%)、2014年(70%-75%)、2015年(55%-60%)。

文物事业发展“黄金机遇期”,需要高素质人才

《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指出:我国文博人才队伍总体状况与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要求尚不相适应。人才总量短缺,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偏低,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当前我国文物事业正处于高需求、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到2020年,文物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将从现有的12.5万人增至13.0万人,文博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0.3万人增至10.7万人。

从纲要中可以看出,预计到2020年文博人才总需求量增长并不大,但2015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生规模也仅为500人至600人。文博专业绝对算不上是热门专业,但更凸显了该专业自身的特点——就业对口性很强。

貌似冷门,实际就业前景不错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严建强教授说:“现在社会上可能还会有一部分人认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很冷门,毕业生很难就业。实际上,相比之下,文博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很不错,当今的文化遗产热、博物馆热、文物收藏热的兴起已经显示了这一专业的潜力。就拿2012年国家文物局的统计看,全国共新建了395座博物馆,平均每天增加1.08座,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可想而知。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我国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亟需专业人员进行发现、研究、保护与利用。尤其我国近年博物馆发展速度很快,博物馆的策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的种种问题急需专业人员的担当。此外,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国际化趋向越来越明显,也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

截至2015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到4692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82家,非国有博物馆1110家。这是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2016年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作开幕致辞时介绍的。

值得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生关注的是,2015年7月29日,国家文物局正式颁布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考古专业人员、文物藏品专业人员、可移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讲解员、考古探掘工、文物修复师、古建琉璃工、古建筑工等9个文博行业职业成功列入《大典》,毕业生在就业时可以参考。

总的来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相对更加对口,其主要去向是: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旅游部门,新闻出版,教育单位,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以上领域都需要能从事研究、保护、管理、策划、宣传、咨询等方面工作的文博人才。

除了就业,毕业生还可以到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进一步深造,攻读研究生。

毕业生楚色说:“学完这个专业之后,你可以选择去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拍卖行、艺术机构工作。当然,也可以完全离开这一行,干任何你心仪的工作。这个专业是一门小众的学科,不是一门会让你‘赚大钱’的专业。博物馆机构的特殊性也导致了行业内的工作流动性不大,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情况很常见。”

三、报考指南

我国本科类院校中,开设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院校有30余所。各院校的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各有千秋。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

魏文斌说:“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在这个专业方面较强。北京大学侧重考古学、文物保护的理论研究,西北大学侧重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操作,复旦大学善于将此专业和文化产业进行有效的链接,吉林大学侧重博物馆学的理论研究、藏品的陈列和展示实践操作,浙江大学侧重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选择报考学校。

文科理科考生皆可报考

魏文斌说,虽然这门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但其中也包括一些科技手段和方法,因此,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较好的“文史”知识储备和理论功底,也需要对“理工”科如地理、环境、生物等学科的一些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文”和“理”的结合,就是这门学科的最大优势。

严建强也谈到,文物与博物馆学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和包容性,既适合具有人文背景的学生,如博物馆学与文化遗产方向,也适合具有理工基础的学生,如文物科技保护与科技考古方向。

正如严建强所说:“如果你既有广泛的兴趣,又有钻研精神;既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又有审慎的理科思维;如果你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梦想家,又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当你希望了解人类的过去,探索沉睡千年的古代世界,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鉴别文物真伪与价值,或者设计梦想中的博物馆时,无论你之前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这里都是你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地方。”

色盲考生不宜报考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文物与博物馆学对考生身体条件有一定要求,色盲考生报考该专业时,学校可不予录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色觉异常Ⅱ度(俗称色盲),博物馆学(注:即现在的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可不予录取。例如,复旦大学就规定色盲考生不宜报考该专业。

专业推荐

推荐专业源自高校学生实名推荐数据。当前累计投票数量超过345万人次。通过实名注册的高年级学生或毕业生,根据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进行投票,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下图仅展示了部分高校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推荐情况,星号为推荐指数。点击图片可查看更多专业推荐数据。

【点击查看更多专业解读】

本文版权归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