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2024年07月16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

关键词1:科教融合协同育人

科教融合3.0时期的探索与使命

包信和

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学校自创办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全院办校、所系结合”1.0阶段、“科教结合、协同育人”2.0阶段和“科教融合、争创一流”3.0阶段。

建校之初,学校共设置了13个系,师资的配备和方向是紧密围绕当时“两弹一星”事业的需求来设立的。研究所的专家们,如钱学森、郭永怀等,不仅在学校内亲自指导学生,还带领学生深入研究所进行研究、实践,同时将一些重要的实验项目引入学校。从一开始,我们就坚定秉持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将教育与高科技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1959年,钱学森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里的基础课》的文章,深入探讨了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如何与科技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在钱先生的深远影响下,学校于1978年创办少年班,2009年与研究所携手创立科技英才班。后来,学校又以这些英才班为基础,实现了国家“拔尖计划1.0”“拔尖计划2.0”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英才培养计划”的无缝对接与有机融合。从2013年到2023年,拔尖计划英才班共培养了约2200名优秀学生,其中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留在国内工作。

2010年前后,中国科学院作出重要决策,将研究所的人才培养任务交由大学来承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积极响应,融合了中国科学院的8家单位,共建了8个融合学院。这些学院实行统一招生、统一培养和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其中教学任务由学校承担,而研究和实践任务则由研究所负责。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面对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外部困局,学校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亟须进行根本性变革。过去,我们主要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但现在我们需要独立自主地进行科技创新,勇于走进科技无人区。为此,必须彻底改变既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启科教融合3.0的新时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划分为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及科技领军企业。我们希望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主体,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实现科研融合3.0的目标,从而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推进科教融合和协同育人。这一合作包含三个层面:科教融合核心层、所系结合紧密层、学研产政拓展层,我们积极探索与国家实验室、融合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临床研究医院、所系结合研究所的多元化合作模式。我们的目标是让最新的科研成果,如AI技术等,能够尽快地融入高校的课堂教学;我们将努力让更多学生积极参与高质量的科研实践,从本科生开始就要接触和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学校一直强调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出发点,鼓励每个人在不同方向和领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潜力、作出杰出的成绩与贡献。在课程设置上,学校采取“一生一方案”,即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学科建设上,学校希望建设形成“基础学科率先一流,新工科、新医学跨越式发展,管理与人文特色发展”的一流学科体系。我们围绕“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两大根本任务,立志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致力于培养杰出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努力打造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本报实习记者张湘涵整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