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一场与时代发展的赛跑

2018年03月20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面对社会需求,政府予以正面回应。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就是此后学前教育领域经常提及的“国十条”。“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全国31个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并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7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50.9%提高到79.6%。“这已经算是超常规发展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说。

然而,学前教育发展是与时代赛跑。旧问题尚未完全消化,又遇到了新情况。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去年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国家规划1亿左右人口进城落户,将带来资源结构性短缺,城市资源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十三五’期间,学前教育将面临资源不足和普惠不够的双重压力。”

今年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副市长王宁提到:“未来三年,北京大约有幼儿园适龄儿童60万,但目前本市的幼儿园只能解决40多万个学位,大约将面临17万的缺口。”社会上,许多家庭更是将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养育和教育成本,视作他们踏入“二孩时代”的门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幼有所育”的新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成为近两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争论的一个焦点。然而,有专业背景和深入研究的代表委员大多不赞同这项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认为:“从世界的情况看,现在也只有很少的国家把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从国家的财政能力、师资储备来看,也不具备可行性。”更重要的是,一旦纳入义务教育,就带有强制性的特点,刘焱反问:“我们能强迫3岁的孩子去上学吗?”

周洪宇则指出:“纳入义务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学前三年幼儿园普及率(毛入园率)要达到95%以上,已经批准通过的国家‘十三五’教育事业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目标,是2020年要达到85%,离95%这一普及率的资格线、门槛线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将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还完全不具备条件。”

政府为中国学前教育设计的,是一条多渠道扩充资源的路。在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同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小区配套幼儿园、企业和集体办园等在不同地区的规划和实践中各有侧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但是,无论哪条途径,实施起来都不容易。

就拿恢复企事业单位办园来说,在今年地方两会上就形成了两派意见。支持者认为,此举可以方便职工、增加归属感,是社会力量办园的重要途径。反对者则指出,运营成本、办园场地、审批条件、专业性和风险问题都需要考虑,更何况,现在员工居住得很分散,即使办园,也不一定能把孩子带过来。

再比如,民办园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刘焱的研究显示,2014年,公办幼儿园(包括全额和差额拨款)家长成本分担比例在46.4%至54.61%;公办性质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办园等)和民办幼儿园家长成本分担比例在84.45%至89.60%。因此,家长必然追求“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造成现在的相对“入园难”,即“入公办园难”的问题。刘焱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帮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降低收费标准,引导更多的民办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然而,在基层政府操作层面,北方某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给民办教育提供经费,缺乏相关政策支持,而且担心有利益输送,存在风险,所以政府花同样的钱宁可新建两所公办园。”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更高层面的解决。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表示:“我们要加快立法进程,用立法的方式来明确各级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过程中所履行的责任,比如说规划、布局、投入、师资配备等。这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