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考”鸣锣 中国传媒大学表演专业报录比达170︰1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央广网北京2月9日消息(记者 汤一亮)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春节长假刚结束,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艺术类院校的2014年招生考试立即轮番登场。前天,中央戏剧学院举行表演专业初试,昨天中国传媒大学举行表演、播音主持等专业测试,今天北京电影学院举行表演专业初试。今年,仅参加这三大院校“艺考”的考生就超过了两万人次,加上不少外地院校在京设立了考点,扎堆进京赶考的“艺考”考生总人数年年攀升。
人数追年递增,可谓水涨船高,等待考生们的是更为残酷的竞争,用百里挑一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那么,面对艺考这座独木桥,考生们该如何迈步?在此形势下,校方又做了怎样的调整和变化?
在学校的各个考场里,可以看到大批的帅哥美女在不同的考场外排队等候。据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主任侯隽介绍,今年艺术类本科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侯隽:报名人数跟往年基本持平,都是2万多人。报名最热的两个专业还是播音和表演专业。播音专业80多比1,表演专业招的人数相对少一些,所以表演人数已经达到了170︰1。
面对激烈的竞争,大多数考生还是比较紧张的,一位来宁夏报考表演系的考生说:
宁夏考生:感觉不太好,对手太强,来报考的学生还有同学考的我看起来其实挺好的,实力也挺好,所以感觉自己比起他们来稍微差一点。
为了提高“命中率”,许多考生采取了“一稿多投”的办法。在考场外,记者见到了一位来自四川的帅气的小伙子,他是来报考表演系的,他说,在此之前他已经去好几个艺术院校进行过面试了:
四川考生:之前考过一个浙江传媒大学,考了一个南艺、考了一个中戏,然后还参加了我们的省联考。
报考艺术类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有特色、强手如林,在播音主持考场的外,记者见到许多考生拿着现场抽到的新闻稿在朗读,考生们的形象、声音条件都很好。那么坐在考场里的考官们是如何评判,如何给考生们打分的呢?作为主考官的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副院长李洪岩介绍:
李洪岩:最关注的是基本条件,所谓基本条件比如说普通话、声音、基本的语感,还有对于内容的理解。如果还能够对于媒体有相应的不用说有很专业的把握,因为毕竟是高中的同学,如果他稍微熟悉一些,熟悉现在的传媒状况,可能这样的学生在我们的考虑的时候会考虑的更多一点。他真正的竞争对手是他自己,因为不管有多少人报名,成为选择他最关键的一个点,有的时候报名人数的多和少仅仅是代表他竞争伙伴多少。
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部下设的新闻学院曾培养出了白岩松、崔永元等名嘴。新闻传播学部党委书记、副学部长胡芳介绍,为了让考生们考出好成绩,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和办法。
胡芳:候考的时候给学生会准备一些小食品、饮料,怕他们来不及吃早饭,手机不能带到考场里面去,每个人编号设完了以后考完了试再拿出来。在招生的过程中严肃考试纪律,我们的考场会不定期的换屋子,所以考生是不知道哪个考官在什么房间来考试。另外考题都是严格保密有严格的交接制度。
今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的考试,在部分专业的考试内容上进行了调整,例如,表演专业的考试内容中,增加了对语言素质方面的考查比重。初试的表演项目调整为朗诵和声乐,朗诵内容限定为自选散文或故事;按在复试当中除了表演项目之外,增加了朗诵项目;三试也增加了对考生语言能力的考试,重点考查声音语言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除此之外,在其他专业上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主任侯隽:导演这个专业我们也不再像往年那样按照男女生分别排队了,今年直接混合排队录取。另外,我们在其他考试内容上还有一些变化,也比较多,因为我们今年大概有七八个专业都有一些不同程度的调整。
在中国传媒大学的艺术类招生考试中,专家和评委重点考核考生是否具备学习相关专业的潜质,考察考生的能力以及未来从事与媒体相关行业的创造力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