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定目标专业后如何排序

2013年06月18日 来源:《高校招生》杂志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招办主任 毛立强

一般来讲,每名考生高考填报专业志愿时,可以填报3~6个专业,具体数目由考生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各省(区、市)由于专业设置情况不同,落实到志愿表上的院校和专业数目也略有不同。但十几所院校几十个专业也足以“乱花渐欲迷人眼”。每年都有考生和家长对专业了解不透、盲目上阵、仓促填报,结果导致高分没学上、擦边没进去、高分低就、错报专业……面对如此多的院校和专业,不下一番大工夫真的很难填报出适合的志愿。

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专业被录取的原因是分数,但却忽视了在不同分专业录取规则下,专业顺序安排的不同也会影响是否被志愿专业录取。本文,通过分析,建议考生结合目标院校的分专业录取规则来合理安排专业顺序,以增大被志愿专业录取的几率。

专业顺序安排与最终录取

考生进档后,首先是按照分专业录取原则来进行录取。不同的分专业录取原则下,分数和专业志愿不变的考生,很可能最终结果都有所不同。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有甲、乙、丙、丁四位考生,投档分分别是633分、631分、629分、625分,所报考高校的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各只招1个学生。考生志愿填报如下:

考生 投档分 专业一 专业二 专业三
633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31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29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2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假如这四名考生都投入某所以“分数优先”为分专业录取原则的高校。那么甲考生由于分数最高而可优先安排专业,即被通信工程专业录取;乙考生第一专业志愿报考的通信工程已经录满,则只能被第二专业志愿即电子信息工程录取;同理,丙考生也会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丁考生由于进档分数最低,所填第一专业已经录满,只能检索后续专业志愿或被调剂。

假如这四名考生都投入某所以“志愿优先”为分专业录取原则的高校。甲、乙考生第一专业志愿都是通信工程,甲考生分数高被录取,乙考生不能被录取;丙考生和丁考生都可以被第一专业志愿录取;乙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和第三专业志愿由于一志愿均满额,只能被调剂或被退档。

假如这四名考生都投入某所以“分数级差,级差分为‘3-0-0-0-0’”为分专业录取原则的高校。按照相关规定,专业录取过程如下:

1.按照投档分将4个考生排序,先看甲的志愿,通信工程专业满足条件,可以录取;

2.再看乙的志愿,通信工程专业已满,不能录取,减去级差3分,重新排序,这时候顺序变成:

考生 高考成绩 专业一 专业二
629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28(631-3)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2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检索丙的志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满足条件,可以录取;

4.检索乙的志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满,不能录取,此时不再减去级差3分,而是仍然按照628分排序,顺序如下:

考生 高考成绩 专业一 专业二
62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2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检索乙的志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满足条件,可以录取。

这时候剩下丁考生还没有被录取,而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招生计划都已录满,按照学校《招生章程》相关规定:“如考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均不能被录取,且服从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安排其他未满额专业;如仍未能录取或不服从调剂,则予以退档。”

最终的录取结果:

考生 投档分 录取专业
633 通信工程
63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29 电子信息工程
625 调剂专业或者退档

由以上分析可得,甲考生在进档中分数最高,无论是哪种分专业录取规则都是优先考虑的对象,所以能被第一专业志愿录取;乙考生虽然投档分高于丙考生,但在以“志愿优先”“分数级差”规则下,丙考生都优先被录取;丁考生虽然进档分数较低,但在“志愿优先”规则下,比高出自己6分的乙考生优先录取到志愿专业中。也就是说,在不同分专业录取规则下,专业志愿排序的不同,最终的录取结果也会不同。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以上的分析是高校专业录取的简化,而实际上专业录取时专业的招生计划数、进档考生的人数都要多得多,且考生的分数也会挨得很近,同分的考生也不少。那么专业排序就显得更为重要。

接下来,就根据不同分专业录取规则的特点,来建议考生如何安排专业顺序。

1.以“分数优先”为规则安排专业

在以“分数优先”为原则进行分专业录取的院校中,进档考生分数越高越具有优选专业的可能。排在前列的考生,即使其集中填报的几个专业都是学校热门且录取分数高的专业,由于分数优势大,被志愿专业录取的几率也比较大。因此建议考生在选择以“分数优先”来进行分专业录取的院校时,以对专业的兴趣来安排专业的先后顺序。由于进档分数排名的先后会影响考生录取专业的先后,排序越靠后的考生可能由于所填报专业已经录满而无法被录取,所以考生安排专业时,也需要兼顾分数。首先将自己的成绩分差与院校的录取平均分分差进行对比,如果自己的成绩分差近几年都高于目标院校的录取平均分分差,那么就表示自己在进档考生中可能处于中上的位置,能优先被安排专业,那么在几个专业志愿之间的排序可按自己的兴趣高低来排序,将最感兴趣、最愿意就读的专业置于第一专业志愿;如果自己的分差都低于目标院校近几年的录取平均分分差,那么就表示自己在进档考生中可能处于中下的位置,可能检索到自己时专业选择的空间已经不大,这时则需要避开院校的“热门专业”和参考目标专业前几年的录取分数进行选择。

2.以“志愿优先”为规则安排专业

如果某高校采用的是“志愿优先”分专业录取规则,首先是把第一志愿填报某专业的考生来进行排序,如果报考人数大于招生计划数,则不再录取将其填报在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如果报考人数小于招生计划数,则再依次看将其填报在第二专业志愿和后续专业志愿的考生。在这种分专业录取原则下,建议考生按冷热交替的原则来进行专业顺序的安排。

一般来说,高校的实力比较雄厚的专业和当下的一些“热门专业”都是较受考生青睐的专业,考生的报考热情高。如果扎堆报考这些专业,很有可能当自己未被第一志愿专业录取,由于后续所填报的专业都是认可度高、报考热情高的专业而一次性录满,不再需要将其填在后续专业志愿中的考生。如果考生目标院校有些往年录取分数较低且是考生有兴趣就读的专业,建议在专业排序时做到“热”“冷”互补,以提高专业满足的几率。但即使是选择“热门专业”,也要建立在自己有分数优势的基础之上。

3.以“分数级差”为规则安排专业

在“分数级差”方式下,当考生未被第一专业志愿录取,需减去一定的分数参与后续志愿的录取。换句话说,如果与第一专业志愿失之交臂的话,考生的分数就会被调减,所以考生在安排专业顺序时,建议按照目标专业往年录取分数线高低进行排序,同时注意目标院校的具体专业级差设置。这里,要采用“录取线差”作为依据。院校公布的各种分数线中,一般都包括分省分专业分数情况,诸如某个专业在某省(区、市)的录取最低分、平均分和最高分,这些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对每个专业的录取最低分、平均分和最高分计算近几年与当地相应批次控制线的录取线差,按照录取线差对心仪的专业进行排序,各专业间也要适当拉开梯度,每个专业之间应该至少有3~5分的录取线差的差距。在几个专业志愿中,靠前的专业志愿可以选择往年专业录取分差略高于考生的高考分差的专业,中间的专业可以选择往年专业录取分差与考生高考分差相当的专业,后面的专业志愿可以选择往年专业录取分差略低于考生高考分差的专业。当然,这也取决于考生是想“冲”,或者“稳”,亦或者“保”的思路。

综上所述,考生在安排专业排序时,可按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来进行,合理拉开梯度;可以按对专业的兴趣程度来进行,优先选择最愿意就读的专业;也可以按“热”“冷”互补的形式来安排,具体要参考每个高校的专业录取规则。如果最感兴趣的专业,并不是所选择专业中录取分数最高的那个,就要权衡好,尽可能保证专业排序是按照分数线高低顺序进行的,否则,若后续专业志愿比前面专业志愿录取分数线高,则第一志愿未能录取,后续志愿也几乎无法录取,也就浪费了后续专业志愿。

影响专业录取的其他因素

在参考院校各种分数线的同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例如,公布的分数线是否包括政策性加分,统计时是否包括录取的自主选拔合格考生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分数线计算的结果,所以要通过咨询院校招生办来获取此类信息。此外,对于历年分数线的参考,还要注意各种影响分数线的其他因素的变化。例如某省(区、市)的招生政策,如从哪一年开始实行平行志愿,那么这之前和之后的分数线,其参考价值就不同;某省(区、市)近几年高考报考人数的变化,尤其是与之紧密相关的各院校在该省(区、市)投放的招生计划的变化,也会影响批次控制线的高低;某院校在该省投放的分专业计划的变化情况,也会影响该校的录取分数线;还有某院校在某地的历年报考人数信息等等,也要尽可能搜集全面。

此外对待新增专业,由于没有以前的录取分数作为参照,考生和家长往往很难定位。一般来说,一所学校新增一个专业,都应该有相关的办学基础,换句话说,这一新增专业,是在以前办学基础上调整、发展而来。因此,判断专业办学实力,可以分析这所学校与之相近的专业或者专业类。如果新增的专业,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对应,那么其专业实力就相对较强,并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如果新增的专业,为学校拓宽学科面而新尝试设立的专业,那么由于专业发展缺乏历史积淀,报考时要多关注学校发展这一专业的举措,以及这一专业所对应的社会需求变化趋势。从这一角度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校新增的专业,有时马上就会成为“热门专业”,录取分数很高,而有的学校新增的专业,录取分数却比较低。

最后建议考生尽量选择专业服从调剂。即使不能被目标专业录取,考生入校后还有转专业的机会,但如果被退档,则可能与心仪高校擦身而过或掉入下一个批次。目前虽然真正能够利用这类政策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多。因为大部分学校的转专业政策都有着极为严格的条件,一般也会有一定比例的限制,而这个比例往往也都很小。但很多高校也都有辅修专业或者第二学位可供选择,而且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弱化专业间差距,很多高校在本科阶段,对学生的培养也是以“重基础、宽口径”为原则,所以大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区别不大。通过自学相关课程,也可以弥补专业间的差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