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程序:前期准备的数据、分数线的划分与确定

2010年03月12日 来源:阳光高考平台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8、三种不同志愿表结构及录取操作方式对考生填报志愿的影响

  第一种方式。由于考生所有志愿在录取开始时已经确定,因此当第1志愿未被录取时,考生第2志愿能否被录取,取决于考生第2志愿学校在第一轮(志愿)录取过程中是否已用完招生计划,也就是说当这个学校第一志愿的报考考生人数已经超过招生计划数时,这个学校已不再可能录取第2志愿的学生。这样的游戏规则客观上强调了第1志愿的作用,学校是否招收第2志愿的学生,也不完全取决于学校的主观愿望,是考生选择的结果,除非学校“故意”放弃第1志愿的低分考生,专门空出计划准备录取第2志愿的高分考生。这种志愿设计及录取方式首先要求考生慎重填报第1志愿,其次要求考生一定要有“保底”的志愿。如果将第2志愿做为“保底”志愿,就要考虑学校量级、专业属性、所处地区等因素与第1志愿学校拉开足够差距(最保险的是填报本地区第1志愿从来招不满的学校)。当然,也可以第2、3志愿仍然选的很“高”或根本不填,将“保底志愿”放在下一批次的第1志愿,在重点本科分数线上的考生可以做这样的考虑。一般说来,如果在本批次内第2、3志愿选不到理想的学校,又不愿意利用规则顺势降批次录取,到下一批次选报理想的学校,则选报本次第1志愿时的保险系数就应大些,这样即便最后录取结果有遗憾也是小遗憾,否则一旦失手就会造成大遗憾。

  第二种方式。填报顺序志愿时,完全应按第一种方式考虑。在填报平行志愿时,注意与第一种方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平行志愿录取时是按分数优先原则,此时还未录取的处于高分的考生总是被优先录取。这种方式,客观上对高分考生的利益是一种保护与保证,但只是等顺序志愿录取结束后对未录考生中高分考生的保护,而且由于也是事先一次性填报好志愿,相对而言,不但要求考生慎重选报好第1志愿,同时更要慎重选报好第二志愿,否则,顺序志愿录取结束后,到平行志愿阶段录取时就要看分数了。当重点本科批次划线人数超过了计划数时(最高可达120%),低分端考生要想进入本批次学校就读,对此更应予以注意。

  第三种方式。这种录取方式类似于投标或炒期货,“一次一投,一次一炒”。每一轮录取前都要公布本批次剩余的招生计划,每次都要求考生只考虑一个志愿学校。这种方式要求考生每次都要准确地判定自己在本次考生中的相对位置,每次都等于填报一个第1志愿。同前两种方式相比,是将一次性的填报志愿分为多次,是将一次性的填报志愿心理负担分为多次。考生要特别注意,每次报志愿都要慎重当做第1志愿填报,不要以为这次未录下次还有一个第1志愿,越到后边可选择的余地越小。这种录取方式的本质仍是按照“志愿+分数”排队,在形式上则是在一个批次内多次重新填报志愿、多次重新按“志愿+分数”排队、多次重新开始录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