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不能是志愿填报的惟一

2010年05月24日 来源:高校招生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东北大学招办主任 李海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每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率成了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关注的焦点,部分考生和家长甚至把就业率的高低作为选择专业的惟一考虑因素。笔者认为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对就业率的高度关注说明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更加考虑考生未来的发展,也是考生理性填报志愿和进行职业规划的表现。但就业率不是万能的指标,填报志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考生和家长应该考虑得更为全面,就专业选择和就业的关系,笔者个人觉得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参考某高校或者某行业的就业率数据时,对“就业率”本身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学校就业率不等同于就业质量 

  一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有多种形式,就业率包括正式签约就业率也称协议就业率、灵活就业率和升学出国率等多个部分。协议就业是指毕业生通过高校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就业协议,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去报到就业。协议就业率基本反映一个学校或专业的就业质量。灵活就业是指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也包括短期工作等。除了艺术专业等特殊情况外,灵活就业率过高一般反映的是一个学校或专业就业质量不高。升学出国率指本科毕业生赴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对一些想报考重点或研究型大学的考生来说,这组数据尤其值得关注,它反映了考入该校后学生能继续深造的比率,能体现出一所高校的本科生培养质量。 

  在某些媒体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排行榜中,考生和家长或许可能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状况,即一些并不太知名的普通高校常常排在前列,而一些名校则排在靠后,与人们对学校的传统印象大相径庭。其实,就业率高不等于就业质量高,有的专业看似总就业率很高,但协议就业率和升学出国率却不高,整体的就业质量并不高。

  专业就业率不能完全反映社会供需 

  就业率是反映社会供需的一个方面,但并不十分准确。就业率还受毕业生择业观念、社会舆论导向以及学校就业指导方向等因素的影响。从某些就业部门的统计资料看,某些专业供需比达到50:1,但这并不能真实反映这些专业就业就一定不好,这些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就一定不大,因为学生在毕业时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就业,而导致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数据并不高。因此,考生在填报某个专业志愿时,参考相关部门出台的专业就业率数据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影响某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很多,并且要知道某个专业的就业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有所变化。 

  此外,某个专业的就业率也与高校的专业设置跟不上社会产业结构调整有关。由于社会产业结构的经常性变化和高校专业设置的滞后,以及教育培养的周期性和经济发展的波浪性,各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就会不断发生变化。某些专业在一段时间内就业率很高,就业质量也不错,各高校蜂拥而上、盲目追捧,纷纷开设这类专业,招生数量迅速增加,导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很快过剩,而从这个专业反映的就业率数据自然也不会高。这里,不得不提醒考生和家长,某个专业在几年之后的就业前景是很难预测的,比如前几年就业非常好也非常热门的临床医学专业,近年来由于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增多,毕业生出现过剩,很多毕业生要想留在已经饱和的大城市医院就业已经十分困难。反之,一些略显冷门的专业,例如文科的考古、理科的数学等专业,某种程度上,尽管这些专业当前就业率难言理想,甚至不尽人意,但是,这些基础学科是否后继有人,是否能够得到长期的关注与侧重的发展,恰恰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与人文发展是否有后劲和动力。考生选择了这些暂时就业遇冷的专业一旦在该领域坚持下来,相对容易走到该领域的最前沿,几年之后该领域供需矛盾缩小,就可能出现这些冷门专业就业遇“热”的情况。再如很多考生热衷的小语种专业,大家都觉得这些专业好就业,但殊不知,小语种专业的就业往往会受到国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年度就业就会表现出很大差异。
  因此,考生和家长对某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要从相关行业对某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情况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综合考查和判断,而不是简单地从就业率一个单纯的数据进行分析。

  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就业率 

  和就业层次各异 

  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并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学校的师资、办学历史及相应的社会认可度决定的。一些具有某些专业培养优势与特色的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受青睐。一方面,这些院校开设的优势专业或者特色专业经过很多年的积累在相关行业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用人单位如果要招聘新人就可能会优先选择这些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如东北大学是原冶金部所属,其主体专业(冶金类、采矿类、机械类、信息类和自动控制类)是该校的传统强势专业,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社会认可度也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自然也很高。另一方面,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事业单位和外国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更注重毕业生的受教育环境和综合素质,因此在招聘时,更习惯圈定学校范围。而这也可能导致某些院校的某些专业的就业率高于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就业率。 

  因此,考生和家长在参考某个专业就业率时,一定要了解某个专业的就业率是相对的,它可能在某所高校的就业率比较高,而在其他高校的就业率可能比较低,单纯的从某所院校的某个专业的就业率就判断一个专业的就业好坏是非常不科学的。 

  在以往考生填报志愿期间,我校经常参加一些媒体或者省级招办组织的招生咨询会。从会上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和考生在谈论自己选择的专业时,沾沾自喜地夸耀到“我选择的专业,学校老师说我填的专业的就业率是100%,选的是好专业。”听到这些家长和考生的谈话,笔者心里真不是一番滋味,很想告诉他们选择的专业就业率高绝对不能等同于专业选择成功。在一项针对就业率高达95%以上的院校的专业毕业生对口相关度的调查中,应届毕业生反映,专业对口者只有17%,相关性较大者为34%,擦边者25%,不对口为24%;在校大学生反映,希望将来就业时专业对口者仅为5%,希望比较对口占61%,无所谓为28%,不希望专业对口的为6%。调查显示,在已毕业的大学生中,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很小甚至不相关;而在校大学生不希望将来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有1/3以上。上述情况说明单纯从选择专业的就业率高低不能反映专业选择成功与否。

  选专业,适合自己总相宜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状元从来不愁就业。盲目通过就业率来选择报考专业并不科学,从就业的角度选择专业,选报一个与自己特质、兴趣相宜的专业至关重要。只有对所学的专业感兴趣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行学习和研究,才容易出成效,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不知疲倦。因此,在这里奉劝那些把就业率作为自己选报专业惟一考虑因素的考生,无论哪种就业率的数据都只能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填报志愿考虑的惟一。无论哪个专业,既然学校开设了,肯定是有某种需求的,某个专业的就业好坏更取决于考生进校后的学习情况。“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大脑”,如果考生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在这个专业领域里孜孜不倦地探索,相信有一天,考生一定能遇到青睐你的伯乐。而相反,即使在填报志愿时,考生有幸进入所谓就业很“热门”、就业率非常高的专业,但是进校后碌碌无为,几年后仍然是被淘汰的对象,更别说找个对口的工作了,可能就连实现有个一般工作的愿望都无法实现。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是尽量多参考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兴趣、特长等合理报考。同时,考生也应更多地了解院校及专业的社会声誉、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奖(贷)学金设置等,了解所要填报专业学习的主要课程、就业方向、发展前景。如果考生对专业选择有“超前意识”,考虑到将来的发展趋势,就能在以志向定志愿的前提下,克服一味随大流,盲目追“就业率”的倾向,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