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倾诉缓解焦虑

2018年05月25日 来源:北京考试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教师 谢 维

案例:

高考越来越近,小王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许多原来没有的“症状”,如越来越烦躁,晚上难以入睡,脑海总是涌现出没考好的画面;白天学习时注意力无法集中,总是走神。虽然暂时还没影响成绩,但每天处在焦虑、烦躁的情绪状态下,他十分害怕会影响高考的正常发挥,不知从何下手解决。

分析:

高考将至,考生或多或少面临考前焦虑、烦躁和入睡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与家庭、社会灌输的“一考定终身”的舆论导向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与孩子的心理弹性不同有关。有的考生能处理好紧张、焦虑情绪;而大部分考生缺乏处理负面情绪的通道,导致直接影响备考节奏。

对高考认识过于片面

如上文所述,社会舆论对高考的态度潜移默化影响着考生的心理。父母也经常教育孩子“高考考好了,以后的人生就不用愁了”“高考是你最好的成功机会”等,认为这样可以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当考生持有这种片面的认识,内心自然会对失败恐惧。一旦出现这种心态,无论成绩如何都可能影响高考的发挥。

期望过高 思想包袱重

有的考生对成绩排名看得很重,习惯拿成绩横向比较而不是纵向比较,总关注排在自己前面的同学。当成绩没有超越他人,便会产生急躁情绪。这些考生在“好面子”的同时也没有摆正自己与他人的位置。忽视了每个人是独立个体这一简单概念。当成绩不尽如人意时会出现睡不好觉、看不进去书等情况。

缺乏调节情绪渠道

高三一年是中学生涯中学业压力最大的一年。除了平时在学校学习外,有的考生还报了校外补习班,占用了大量休息时间。考生每天面临各种压力,且青春期的孩子处在情绪变化较大的阶段,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时,来自家庭的支持、同辈的鼓励和老师的陪伴缺一不可。有的考生在这三方面得不到帮助,自己又缺乏处理负性情绪的渠道,则会导致越临近高考,面对的情绪问题越多。

支招:调整认识 转换思维

如果考生事前有思想准备,那么压力来临时会得到缓冲。压力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考生可试着在安静的环境下听舒缓的音乐,让自己静下心来,想象已经到了高考那天。从早上起床吃早餐,到收拾考试用品走入考场,想象考场周边是什么样的环境、自己是什么样的情绪状态等。这样能提前感受高考的氛围。如果高考出现突发的情况,如某一知识点答不出来,也可提前想好应对策略。这种练习可提高考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弹性。但不要因为突发情况钻牛角尖,遇到处理不了的情况要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只有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优点和弱点有全面了解和评估,才能做到心态平和。这要求考生在与人比较时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要将自己的成绩过多和他人比较,要学会跟自己比较。同时,不要让自己持有过高的期望,要学会悦纳自我,即使考得不好也没必要全盘否定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对自己适当宽容,不代表姑息自己的错误,反而是理智的表现,也是客观分析、判断的结果。

学会向他人求助

当遇事想不通时,考生要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在高考复习这个关键时期,同学、老师和父母的帮助有时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考生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助力高考。如急躁、焦虑时可向父母、心理老师倾诉,向他人诉说焦虑,对缓解内心焦虑有很好的作用;多给自己一些和朋友、同学交流的机会,学习之余聊聊天,活跃一下气氛。遇到困难,老师给予的不仅是学习上的帮助,更是心态上的帮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