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msg.name}}

{{maintitle}}

{{subtitle}}

{{zycon}}

一、请简单介绍一下东华大学的基本情况。

丁可东华大学地处上海,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纺织工程”和“材料科学工程”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现有两院院士21位,万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60余人次。在校本科生14000余人,59个本科专业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占比近50%,是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大批科研成果应用于“天宫”“天舟”“北斗”“天通”“嫦娥”等国家战略工程,目前在轨运行的航天员系列服装均出自东华大学之手。2021年毕业生平均薪酬10321元,位列全国高校第14位,是全国就业先进集体。学校风景旖旎,是“上海市花园单位”。

二、东华大学2022年招生计划是多少?

丁可2022年我校普通本科招生规模为3640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招生计划,艺术类、特殊类型招生计划按照各省规定的批次执行,普通类招生计划在各省全部安排在本科第一批。

三、请问学校近年来有哪些新增专业?

丁可近年来东华大学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供应链管理”等专业;另外,学校还新增了“纺织工程+产品设计”双学士学位项目;新增“环境工程+工商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

四、学校今年是否仍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

丁可2022年我校大部分专业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按同一专业大类招收的本科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在完成大类基础教育后,可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兴趣特长和能力等,依据学分制培养计划,选择修读本专业大类中的某个专业(在选专业时,申请人数小于计划数的专业,申请学生直接转入该专业;申请人数大于计划数的专业,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采取一定方式选择适合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体操作办法按学生手册的规定执行)。考生填报按专业大类招生的专业志愿,应填写所在省公布的专业大类名称及其代码;填报按专业招生的专业志愿,应填写所在省公布的专业名称及其代码。

五、东华大学有哪些重点学科和特色或优势专业?

丁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轻化工程、应用化学、建筑环境与能源系统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环境工程等。

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机械设计及理论(培育)。

国家特色专业:纺织工程、服装工程、轻化工程、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日语、应用物理学、功能材料。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软件工程、纺织工程。

上海市一流学科:材料学、染整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艺术学。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软件工程、轻化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环境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纺织工程、自动化、服装设计与工程。

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环境工程、纺织工程、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工程。

入围ESI世界前1%的学科计算机科学、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与生化。其中材料科学入围世界学科1‰。

六、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丁可我校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日语专业只招收英语或日语语种的考生,中外合作专业按相关要求执行。其他专业外语语种不限,但考生进校后均以英语为外语学习语种。考虑到我校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或使用英语原版教材教学,请其他语种的考生报考时慎重考虑。

服装设计与工程、工业设计两个专业不属于艺术类招生,考生只需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文化考试即可报考。

七、填报学校专业志愿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丁可我校安排考生专业采取“根据省级高招办提供的考生投档成绩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按考生专业志愿录取,各专业志愿间无分数级差”的原则,所以考生填报专业志愿,在考虑专业的办学条件、发展前景和就业状况等方面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选择专业。

对专业志愿“服从调剂”一栏,每位考生应持慎重态度。希望考生能填报“服从”,这样能增加被我校录取的机会,况且,入学一年后还有选专业机会。

八、学生入学后是否可以转专业或专业大类?

丁可取得正式学籍的学生,在就读现专业(大类)时,在入学后的第一、第二学年各有1次申请重新选专业(大类)的资格(招生时有特殊规定的专业除外)。选专业工作一般安排在每个学年的第二个学期。理科试验班的选专业工作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申请人数小于计划数的专业,申请学生直接转入该专业;申请人数大于计划数的专业,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采取一定方式选择适合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体操作办法按学生手册的规定执行。

九、请问学校的就业质量和升学质量如何?

丁可东华大学是全国就业先进集体,也是全国就业50强高校和创新创业50强高校,2021年学校整体就业率96.24%,进入世界知名高校继续深造的升学率40.2%。整体学生就业质量在全国前列,根据第三方数据调研,东华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指数排在全国高校第14位,毕业生平均薪酬10321元。

十、学校有哪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其他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否有海(境)外访学机会?

丁可2003年起,我校与德国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开设轻化工程专业。同年,与日本文化学园合作举办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2014年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合作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和环境设计两个本科专业。上述专业均为本科层次,列入国家普通高校全日制统一招生计划。

除此之外,广泛开展互认学分的海(境)外访学项目。东华大学13个本科招生学院都有海(境)外访学项目,境外合作高校共计60余所。2012年起国家留学基金委实施优秀本科生交流项目,我校有18个国际交流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另外,艺术类专业优秀学生还可以通过国家艺术类特别资助项目,申请国家资助公派出国。

十一、请介绍一下学校的理科试验班?

丁可理科试验班直属教务处钱宝钧学院指导,贯彻“加强基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指导思想,在教学生强调高起点、强基础,突出基础科学教学,并强化学生人文科学和社会素养,加强创新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依托科研基地、实验中心建立创新平台和竞赛基地,面向学生开放,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并在经费上予以优先考虑,在图书借阅上享受研究生待遇。具体教学管理依托材料学院(拟招50名)、信息学院(拟招60名)。理科试验班的选专业工作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申请人数小于计划数的专业,申请学生直接转入该专业;申请人数大于计划数的专业,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采取一定方式选择适合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体操作办法按学生手册的规定执行。

十二、东华大学在教学改革上有何措施?

丁可1.对学生实施分层次人才培养

学校基于学生发展志向,构建了“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多元成才、人人成才”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一系列公共基础课程的分层次改革为例:数学类、物理类课程开设按照培养提高学生分析研究能力为主,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能力为主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课程系列;公共英语类课程改革遵循“加强听说、注重应用、分层次培养、本硕博一体”的原则,摒弃身份差异,面向实际应用,开设拓展类课程,鼓励跳级学习。

2.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成才创造条件。

学校重视拔尖创新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2020年成立了钱宝钧学院,学院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交叉融合为特色,以培养复合型拔尖人才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布局新专业,整合优势资源,围绕“新兴专业孵化器、改革措施实验田、人才培养新标杆”定位,建设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

需求导向,布局新专业。2020年来获批新专业5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个,进一步丰富人才培养专业内涵;以交叉融合为特色,加强顶层设计,采取校院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从“学科中心”向“培养中心”、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转变。

聚合资源,实施交叉融合培养。“民用航空复合材料”“知识产权”“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尚创•创新”及“材料智能制造”6个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积极实施“小班化、国际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复合型拔尖人才为目标,整合优势资源,通过高水平师资、学科、科研、企业实践基地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钱宝钧学院的集聚,培养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面向未来,树立一流人才培养标杆。瞄准国家、上海市战略需求,学院聚焦孵化和建设新专业,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一流师资”“一流金课”“一流标准”,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其建设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

3.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学校卓越培养计划的实施强调企业全程参与,校企专家共同研讨制定培养方案和专业标准,开展基于企业案例的实习实训。校企专家共同指导课程设计,将实际应用与专业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

4.持续深化完全学分制改革

对全体学生实行“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柔性化的专业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志趣、特长,自主选择所学专业指导性教学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自主选择同一课程的不同上课时间和授课教师、自主选择学习进程;3-6年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自主休学,为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学习勤奋的学生在完成全部学业的情况下可以在第3学年结束后申请毕业。

5.构建学生选专业新机制

为贯彻学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校构建了学生选专业新机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逐步完善以“人人成才”为目标的新型校内二次招生体系,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勤奋学习的良好环境,从2017年9月1日起,我校将“转专业”改为“选专业”,明确了本科生转专业应以兴趣取向和专长取向,而非传统的成绩取向,彰显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的教育管理理念,并进一步放宽学生二次选专业的限制条件:时间上由原来的入学1年内放宽至入学2年内,二次选专业次数由原来的1次扩大至2次。

6.学生可跨校选课、跨校修读辅修学位。

学校深度融入上海市西南片教学协作组、松江大学园区教学协作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紧密合作,实现了学生跨校选课、跨校修读辅修学位。

{{yxmsg.nam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