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

2011年04月08日 来源:青海招考信息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十、录取信息确认

  高等学校将拟录取考生名单(包括统考、保送、单考单招等)标注录取类型后,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系统”增补或调整计划。省招办核准形成录取考生数据库、打印录取新生名册。民办高校还须附加省招办出具的《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考生通过“青海招考信息网”查证自己的录取结果或《录取通知书》是否真实。

  十一、定向就业招生

  高等学校定向在我省艰苦地区、艰苦行业的招生,必须有定向单位与招生学校签订的协议。定向就业招生与非定向招生同时进行投档录取。

  定向西藏就业招生计划的招生按教育部规定执行。

  十二、对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理

  1.考生以虚报、隐瞒或伪造、变造有关材料,利用通讯工具进行考试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以及使用其它欺诈手段,或者因招生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的徇私舞弊行为,取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或录取资格的,由违规行为发生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的省级招办或高校,取消其当年的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已经被录取或取得学籍的,由高校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并将其退回户籍所在地,同时通知其户籍所在地省级招办。

  对考生在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8号)执行。其中:对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取消其当年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各科成绩,同时给予下一年度不得报名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处理;触犯法律的,计较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对违规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高中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取消其当年高校招生考试各科成绩,同时给予其应届毕业当年不得报名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处理。

  对违规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取消其当年高校招生考试各科成绩,对其中代替他人参加考试、在考试中参与或组织群体性作弊、使用通讯工具作弊的,由其所在高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对由他人代替或代替他人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社会其他人员,取消其当年高校招生考试各科成绩,并由其报名考试所在地的省级招办向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违规事实,并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相应处罚。

  省招办将考生在高校招生考试中的违规事实客观记入其《考生电子档案》,作为考生考试诚信记录的重要内容。

  2.对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中的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18号)执行。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教育系统工作人员,由违规行为人员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取消考试工作人员资格、撤销招生考试工作职务并给予调离现工作岗位、开除公职等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交由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⑴在出具、审定考生的报名资格证件、证明、体检、档案等材料(包括有关政策性加分所需的证明材料等)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⑵指使、组织或参与组织“高考移民”活动,为考生伪造或违规办理户籍迁移、中学学籍档案;

  ⑶指使、组织或参与组织高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或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在校生参加高校招生考试,或指使、组织、参与组织群体性考试舞弊;

  ⑷盗窃或泄露在保密期限内的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含评分细则)、答卷;

  ⑸故意扰乱考点、考场、评卷场所及录取场所秩序,威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⑹在招生考试中偷换、涂改考生志愿、考试成绩及其他有关材料(包括计算机记载的考生信息),指使、纵容、协助、伙同他人舞弊;

  ⑺在招生考试中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不按录取规定招收学生,或擅自招收不符合录取标准的学生,致使招生工作受到重大损失;

  ⑻参与社会中介机构或个人非法招生活动;

  ⑼以任何名义和理由,收取与招生录取挂钩的费用;

  ⑽招生录取期间利用网络恶意攻击省级招办或高校招生考试的计算机录取系统、信息系统及有关网络、设备;

  ⑾其他破坏招生考试工作的行为。

  有上述行为之一的社会其他人员,建议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参照本条处理。

  3.对在考试、录取过程中违反本规定,严重违背招生诚信、破坏招生秩序的高校或高级中等学校,由教育部或经教育部授权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及《教育部关于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相关规章的规定,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限制招生、暂停招生、取消资格、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理;对严重违规招生的学校负责人将追究其领导责任。严重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应予以通报,或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