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部分“准大学生”为复读自愿落榜

2010年09月17日 来源:信息时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学校:修双学位、双专业更好

  据记者了解,广州不少高校都有相关规定,增加学生转专业的机会。

  华工教务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的学生只要第三个学期结束后,前三学期的成绩总绩点排在专业年级的20%,就可以在全校范围都申请转专业。历年提交申请的约 200个人,成功转专业的约160人。暨南大学教务处负责人介绍,只要专业成绩排名前10%,符合条件的大二、大三学生都有机会转专业。

  据了解,为弥补高考填报志愿不当带来的问题,除了转专业,各高校还通过鼓励学生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等措施,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相关专业情况,再行重新选择专业,同时也使学生向一专多能和通用型人才发展,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广外副校长刘建达认为,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学生而言,双学位、双专业是最好的选择,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开枝散叶”,不但能很好地转移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选准专业多面睇

  高校:选专业不能只看就业

  对于新生转专业问题,多家高校教务处的负责人建议,新生入学后不要急着换专业,新生的专业塑造力很强,即使一开始信心不足,但经过一年学习后,可能会发现自己是该领域的可塑之才。

  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负责人表示,“没有好坏专业,只有适合不适合的专业。”就业市场风云变幻,没人能准确断定三五年后所有专业的冷热。因此专家建议,在选择专业时不要过度关注是否“热门”,而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以及所选院校的专业强势来确定。一些冷门专业在部分院校已成龙头专业,专业针对性强,市场也没有饱和,就业容易。专家也提醒,不少理工专业前景看好,确实也是不错的选择。

  复读学校:要综合考虑意愿和特长

  广州卓越补习学校高四学校的校长林文告诉记者,总体来说,近年来,对专业不了解考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分析有如下原因,一是现今这个年龄段的父母很多受过高等教育,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对孩子所学的专业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不再盲目。二是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愿与孩子发生冲突,报专业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

  那么在补习学校,老师会怎么指引学生填志愿呢?会根据多方情况对考生提出建议,林文举例,比如某个学生偏爱文科,性格又外向,就会建议记者、法律、人类社会学、人类哲学等专业。如果这个学生热爱旅游,但与人沟通技能弱,体能也较弱,就不会鼓励这学生报旅游相关专业。

  学生:学校多讲解,师兄姐带带路

  针对本文关注的情况,广外学生小颖道出三点原因,一是因为有些学生当初选学校不选专业,分数刚好上了学校线被调剂的,有些被调到自己的弱项,“实在是学不下去了”;二是当初报考时对所报专业缺乏真正的了解,导致盲目报考,这跟高中所在学校平时给学生的指导不充分有关系;三是学生对自己了解不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

  社会上存在一些职业测评机构,协助学生更好地报考,“这些不一定百分百准确,加上一个专业是否真正适合不仅跟自身有关,家庭成员的影响也是蛮大的(对大部分中国孩子来说)。”小颖说。

  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才是帮助他们选准专业的最好方法呢?

  “首先是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吧,让他们从小了解自己了解外面的世界,或者如果能在中学时开展一些活动让他们提前了解大学应该也是个不错的举措吧。其次,可以在那些什么报考指南或者报考网站上附一些很专业的测试供参考,减少报考的盲目性”小颖建议说。

  华师学生小茶则表示,也要靠学生自主了解,毕竟老师不是万能的,不会对每个专业都了解,“老师大多是师范类专业的,很多专业他们本身也没接触过。”暨大学生小琪则建议高中学校成立校友会,组织已经上大学读书的师兄师姐假期回高中母校跟师弟师妹交流,谈谈大学的专业,“这样日积月累,报考时会明确很多了。”



上一页 [1] 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