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不要陷入题海 三大部分分别对待

2010年04月07日 来源:中国教育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 两种心态需要调整

“心态一定要端正。”聂老师说,目前学生中容易出现的两种心态最要不得。

轻视放松心态要不得

这些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一直不错,是强科,很想利用最后的时间补习弱科,整体提高。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实际效果常出问题。“其实,他们的语文成绩较好是长期认真努力的结果,如果思想放松,用力不到,成绩必然下滑。”聂老师说,他特意强调,由于受试卷编制者思维高度、知识视野和理论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平时所做的练习试题和模拟试卷总带有许多的不足,与高考试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单纯地以几次考试就认定是“强科”而放松复习,确实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危险性,这也是许多考生高考时出现成绩明显下滑、“强科”发挥不理想的潜在原因。

学语文无效需调整

聂老师说,这类学生认为自己语文课也听了,练习也做了,但分数总是徘徊不前,学不学语文作用不大,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和精力去抓抓强科更有效益。

其实,这些学生成绩徘徊不前的关键原因常常是在“如何听”“如何做”上出了问题,主要表现为听讲时不能专注认真,反思内化,训练时不能查缺补漏,及时强化。如果在最后阶段注意改正这些不足,上升十几分二十多分仍大有人在。

聂老师举了个例子,有一名考生平时语文90多分,最后阶段他注意认真领悟老师的解题思路与规范,加强了作文的审题训练和材料积累,高考时语文得了121分。还有一名艺术生,去年高考语文68分,复读时语文总是70多分,在最后阶段强化了字形、病句、文言文阅读和作文的审题、语言等内容,第二年高考语文得分96分。“平时较弱,提升的空间就更大。”聂老师说,总之,希望所有的考生在最后阶段,都要高度重视语文复习,扎实认真,全面细致,紧跟教师的教学安排,在综合训练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用单项训练进一步强化提高,查缺补漏,勤于反思,确保高考时语文能够“开门红”。

名师简介

聂廷生,现任淄博六中工会主席、山东省语文特级教师。从教28年,经验丰富,成绩突出,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淄博市特级教师、淄博名师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现代教育理论导读》、《齐国智谋精典》等著作5部。



上一页 [1] 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