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及备考建议

2009年02月20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9高考地理考纲解读】

对比河南省2009年与2008年的考试说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仅是将去年因失误写成的“西欧与北欧”改成“西欧与北亚”。所以从字面上,新的考试说明没有特别的地方。

但是比较河南省与课改区的考试说明差别就大多了,因为我们正处在新旧课程的交替时代,所以课改区的考试说明也一定要知道。具体变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明确把能力要求归纳为四大方面13个小点。主要包括: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②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③阐述和描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大方面,并把这四大能力细分为13个水平层次。这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的要求更加具体化,文字的表达也更加科学明确。在地理技能方面新增加了“进行地理观测和地理试验”,这是一个新变化,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 在“考试范围和要求”方面变化很大。“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由共同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模块组成;选考内容由选修课程中的“海洋地理”(说明:河南省将此改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及防治”、“环境保护”三个模块组成,考生可根据自己选修情况,在选考内容中,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的题目,按题目的要求解答。

①删除了初中《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4本教材的具体考点。但在考试范围有提到考试内容包括《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②在自然地理中,考试说明并没有一味强调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比如,在“气压带和风带”方面,只对其“分布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做了要求,而对其“成因”删减了要求,把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放在选考内容(海洋地理)中。在考试说明中,人文地理的内容变化比较大,最大的变化表现在弱化了区域地理的具体要求,在过去的考试说明中,无论是农业、工业、人口或者城市,都有关于区域,特别是中国地理区域的具体要求。

③增加了一些新考点。在有关农业和工业中的考点中增加了人类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中增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在自然地理各要素中,具体要求了地形、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等。新增加了一些比较新的地理内容,比如“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时代性。

【备考建议】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总的任务和目标定位为:在巩固深化一轮复习“双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综合,实现地理能力的提升。

1.重视能力提升。根据考纲对能力的要求,重点培养三个能力:一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描述性的能力,即注意地理学语言的准确使用;三是培养学生如何去读图表,分析图表,挖掘图表所反映的显形和隐性因素,然后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拓展复习内容。一轮复习注重对高考知识点的落实,二轮复习则进一步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书本,整理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把握高考知识点之间、各个知识专题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以学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基点,点线面体相统一的知识能力架构。

3.提升复习目标。一轮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提升为“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对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更要综合地理解和综合地应用。

4.改变复习方法。一轮复习主要依据教材的学科逻辑关系重温教材;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改变为以相同或相近范畴为线索,打破现有的教材逻辑关系,建立起相对独立的、跨单元、跨年级的新逻辑体系,所以在复习方法上更强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着眼全局。同时,要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切忌简单地重复。

5.进行知识综合。以高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主干知识为线索,通过专题训练,培养审题和解题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