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考试院:努力确保高考新政公正公平

2008年07月25日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社杭州7月24日专电(记者 张乐)新华社(社文专线)19日播发了题为《浙江高考新政能否实现学生减负》一文,对浙江即将启动的高考新政进行了详细介绍。新政宣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热议,乃至质疑。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叶宏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就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答疑解惑。他同时表示,在高中新课改基础上推出的高考新政将尽最大可能贯彻减负原则,确保高考的公正与公平。

 

疑问一:综合素质评价是否折合计入高考成绩?

 

针对部分网民和群众的担心,叶宏明确表示,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新高考,高校录取投档仍以高考成绩为依据,综合素质评价没有折合成分数计入高考成绩。

 

浙江新课改高考方案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改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为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这位负责人说,担心综合素质评价被纳入招生评价体系,可能为高校招生预留暗箱操作空间是不必要的。

 

他介绍,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里,统一选拔考试成绩仍然是划定分数线和各学校投档线的唯一依据,高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考总分中不占权重,仅作为高校在投档分数线上择优时的参考依据。录取体制没有改变,制约监督体制健全,仍实行"学校负责、招生机构监督"。

 

同时他强调,即便只是择优的参考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的设计也力求客观写实、公开透明。进入高考考生电子档案的《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信息表》是在学生高中阶段成长记录的基础上,采集基本信息形成的,项目指标或以等第呈现,或作客观写实,排除了主观性很强的鉴定性文字,评价标准统一,程序公开,结果公示。

 

疑问二:多模式选择是减负还是增负?

 

相比过去,高考新方案根据学生报考的不同批次,设计了多种考试选择模式。如对于报考第二类录取院校的学生,考试科目维持原有的"3+X"科目组合不变;对报考第一类录取院校的学生,在"3+X"科目组合基础上,增考自选模块;对定位报考第三类录取的高职高专院校的,除"语、数、外"三门外,增加技术考试。

 

叶宏说,在新课改基础上实施的"3+X"考试,比原来的"3+X"考试内容有所减少,要求也有所降低。而根据历年的情况,能够考上第一类学校的学生约为3万人左右,仅占每年在浙江高考录取的27万新生的1/9强。因此,在36万的浙江考生当中,有能力选择"3+X+自选模块"、报考一类院校的学生只是很少数。且自选模块的考试内容,也是现行高中阶段的必选内容。将原本分散在各学科中的内容,通过设立自选模块的方式供少数考生选择,将大大减轻大部分考生的学习和考试压力。对选择"3+技术考试"的学生,则在着重突出实践技能考核的同时,减少了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

 

"多模式选择看似考试的类型多了,但事实上,却加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更好地体现了人才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培养。"

 

疑问三:为何要将英语听力和技术考试单列?

 

高考新方案改一次考试为部分科目多次考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新方案提供英语听力和技术考试每年两次全省统考机会,学生可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次数、选择考试的成绩,每位学生最多可参加两次考试,成绩两年有效。

 

叶宏说,将英语听力和技术考试放到高考以外的时间,并可自主选择考试次数和成绩,一则可以大大减轻考生的复习压力,二则可以弱化一次考试的偶然性,避免因环境和设备等出问题给考生考试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全国统一的高考模式,在文、理科两大类和艺术、体育两小类的框架内,所有的招生学校不管其培养模式是否有差异,均实行统一的考试科目,所有学生不管兴趣爱好、学业专长和发展潜质上有什么差异,均接受同样的考试科目、考试标准的检验。在高度统一的制度框架下,学校和学生的个性和自主选择权均无法体现。叶宏表示,浙江省在高中新课改基础上实行分类测试高考模式,不仅更好地适应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让适合的人通过适合的考试接受适合自身的教育,有利于实现实质上而非形式上的考试公平和教育公平。

 

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在推行高考新政,全力以赴推动高考减负和公平公正的同时,考试院还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确保录取的过程受全社会公众监督,变得更加阳光透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