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职招生规模首超普高 连续3年增速超30%

2008年04月07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湖北中职招生规模首次超过普高

 

职普比达到5.2∶4.8 连续三年中职招生增速超30%

 

    本报讯(记者 张玉文)近年来,湖北省不断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连续三年保持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的招生规模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首次超过了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达到5.2∶4.8,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趋于合理。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06年的66%提高到2007年的78%。


  据介绍,2007年,该省“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结构上看,高中阶段教育是该省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湖北省委、省政府认识到,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改善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关键,是提高新增劳动者素质的根本途径,是促进湖北由劳动力输出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的重要措施。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他们更增强了紧迫感。省委书记罗清泉指出:“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的比例,健全覆盖全省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省长李鸿忠等领导批示,要把职业教育纳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统筹规划,统一实施。


  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具备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教育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统筹高中阶段教育规划。2006年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文,要求各地停止高中新校园建设,严格控制公办普通高中的改扩建项目,稳定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而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全省各级政府每年安排城市教育费附加30%以上用于职业学校建设。仅2007年省本级投入职业教育基本建设资金就达6300万元。省教育厅结合近几年初中毕业生逐年下降的实际情况,2007年在维持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零增长的情况下,直接将招生计划下达到各地和各重点高中学校,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为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扩招、实现普职协调发展提供足够的生源空间。对于中职招生计划,则按照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适当扩大的原则,下达到各地教育部门。同时建立目标责任制,将招生目标层层分解到市、州县、乡镇、各初中学校。各地坚决执行了省定的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加快了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步伐。2007年,普通高中实际招生45.3万人,比省下达的计划数减少了3000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实际招生50.2万人,比省下达的计划数增加近5万人。


  强化过程管理,实行通报和督办制度。集中招生期间,省教育厅要求各地每10天上报一次进度情况。年底,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和省教育厅对初中应届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以县为单位向当地政府通报。集中招生前,由厅领导带队对上一年度高中阶段招生普职不协调的重点地区,进行专题调研、专门督办。招生期间,由分管厅领导带队组成三个组,对全省各地中职招生进行分片检查与督办。


  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将政策引导与社会选择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首先是向中小学校长宣讲职业教育,在2007年暑假举办的全省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上,省教育厅主要负责同志向受训的2000多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宣讲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其次是利用教育网站、招生专刊、教育报刊等行业媒体,全面系统介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三是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的影响力,联合举办“湖北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展示活动”,宣传职业教育的成才典型,开设电话交流热线等,帮助学生及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初中毕业生的合理分流。


  建立开放有序的招生制度。实行灵活开放的学生学籍注册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学分制、灵活学制、学分银行等制度,让更多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人能够无障碍入学。同时,鼓励优质职业学校实行连锁办学,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分段管理。武汉城市圈内的优质职业学校可以与周边城市和农村的职业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实行一年在县级职校学基础、一年在武汉市职校学技能、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的“三段式”培养模式,2007年采取这种模式招生的规模达到近2万人。在严格学校招生资格审核的同时,严禁各地搞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

 

    《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5日第1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