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经验谈:通过高考自主招生的三大绝招

2007年12月28日 来源:海峡都市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7年11月,清华、北大开始了2008年高招自主招生报名;根据两校的招生章程,2008年元旦前后,清华、北大将分别进行自主招生考试。而在此后近半个月来,北京邮电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又相继公布了各自的自主招生考试时间。一时间,自主招生考试成为高三学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为了帮助更多的考生通过高校自主招生考试,2007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通过者之一、晋江市2007年高考状元、养正中学2007年毕业生林金表同学做客本报高考在线讲述自己的自主招生考试经历,同时,也向2008届的考生们分享他的高考复习经验。
    
    人物档案:林金表,晋江养正中学2007届毕业生,高考成绩678分,晋江市2007年高考理科状元,现为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2007级学生。
    
    中学阶段先后获得全国生物联赛省二等奖、希望杯数学竞赛铜牌。2006年底参加清华大学2007自主招生考试,顺利过关,成为全省12名获得清华自主招生名额的学生之一。
    
    【第一部分】
    
    状元自述———准备自主招生考试三绝招
    
    作为全省12名通过2007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之一,林金表同学跟记者分享了自己亲历名校自主招生考试后的经验之谈:(1)要有展现自我的意识;(2)要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申请:
    
    做好个人陈述
    
    2006年10月,我报名参加了清华大学2007自主招生考试。报名,作为清华自主招生的第一道关卡,并不是每一个申请者都能顺利通过清华大学的审核。第一张表须填写的内容包括一份完备的每一学期的成绩单、各学科获奖情况、社会工作和个人特长情况等;申请者还须写一份1000~1500字的“个人陈述”,内容有两点:通过你参与的一次重要的活动(或取得的成绩、曾经遇到的困难、对你影响最大的事情或人物等内容)介绍自己的性格、习惯、优点和缺点;介绍你以后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发展计划。
    
    在这份申请材料中,个人陈述是重头戏。你想,能报名参加名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谁没有两把“刷子”?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个个都是从各种比赛中“杀”出来的高手,履历表上都是各种获奖奖项。所以,能不能跳脱拘束死板的圈子,在千余字的介绍中展现自己,给招生老师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就是关键。记得当时我的行文还是比较幽默的,看上去比较乐观、朝气。
    
    笔试:
    
    不急不躁,得失不惊
    
    申请表交上去后,差不多在11月底我接到通知,审核通过了,要参加冬令营复试。前几年的学生都是到北京参加复试的,不过去年南方五省的学生是到杭州参加复试。
    
    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我报的是清华的自主招生,笔试考的是英语、数学、物理。考试的时间定在下午,三科一本卷子,合在一起考。时间挺长的,超过3个小时。不过一连几个小时连续答题下来,大家考到后面全都又冷又饿。
    
    笔试题目的难度,感觉比高考难多了。数学物理都是竞赛的初赛水准吧,物理还考到初步的相对论,超出中学课本范围了。物理最后一题是关于“势阱”的,我看都看不懂。数学考了根据性质推断函数的题目和一些很偏的不等式,英语词汇偏难,但有的选择题有在往年各地高考卷看过。
    
    老实说,我考得挺惨的,数学有两三道大题不会做,物理更有连题目都看不懂的情况,不过我还是尽量把会做的题都做对,当时就想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可能是这种比较潇洒的心态,笔试出来后我也没什么灰心沮丧的情绪,在接下来的面试发挥得还不错。
    
    面试:
    
    稳定心理,侃侃而谈
    
    面试是在笔试过后的第二天进行的。主持面试的是3名清华大学的老师,面试的时间差不多有10~15分钟。一开始是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差不多3~5分钟;然后面试老师根据你的自我介绍提问。我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自己喜欢足球,面试老师就问我“后卫”的英语怎么说,还问了一些光学的问题,像彩虹有几种颜色?什么颜色?为什么?还有一些把知道运用于生活中的题,比如河对岸有树,在不过河情况下怎么量出河宽?总的来说,面试问的题目都很活,都是一些很开放性的问题,不是那种书本上有的既定问题。
    
    其实,高校自主招生里的面试远比笔试重要,不要因为笔试答得不好就影响了自己面试的发挥。还有,面试关键是看你的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果遇到答不出来的题目也没必要慌张,不懂也要侃侃而谈或者试着转移话题。
    
    【第二部分】
    
    个人经验总结:复习时要细腻,勿缺勿滥。自习阶段记得坚持做题。高考前夕坚信,已经准备好了。高考中保持心理平静,不要被任何事情影响。
    
    语文:
    
    多做摘抄,培养语感
    
    语文很看重平时的积累,尤其是语感的培养,短时间内想提高很难。
    
    我觉得语文要提高,作文是关键,我的方法就是多做摘抄,多背摘抄,说白了就是“烂笔头+好记性”。高考复习的时候,一般老师都会布置摘抄,我和别人的区别在于,有人只是抄个形式,我是很认真地做摘抄,做完之后还要大声朗读、背诵。
    
    做摘抄的话,平时可以多看些高考满分作文或同龄人的优秀作文,看的时候注意人家的整体结构,看完了把作文里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一有空就拿出来读。另外,还可以积累一些新奇但优秀的事例和人物的事迹等,比如竹林七贤。像我曾下工夫积累阮籍的资料,写过一篇文章就只针对他展开,最后这篇作文得了60多分。
    
    至于古文,我觉得也是要多看多读培养语感,我初一就看完《三国》、《水浒》原版,后来又反复看了三四遍,对理解古文帮助很大。当然,这些都是要在平时下工夫的,到复习期间基本上就没时间看了,做做相关练习还是必要的。
    
    数学:
    
    勤做习题,练笔练手
    
    数学,要总结的话,就是“题海”,一定要坚持做题。这可以说是很土但确实有效的方法,毕竟要熟练运用公式、原理,熟悉题型的变化、提高解题速度,没有一定的做题量是不行的。当然,做题的时候还要注意别一味地死练,还要注意总结。为什么会做题、哪些是容易出错的小细节、哪些方法是经典解法,这些都可以做个分析,然后归类。到了后期,就可以有选择性做题,那些一看就知道怎么做的题目就可以舍弃不做。
    
    一些内容,在第一轮复习时可能会觉得很难,但只要练习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豁然开朗”。像解析几何:看似很难,实际上练习做多了你会发现只要有去算的话,十有八九会算出来。还有数列,一般是简单的很简单,难的很难,但一般都有类型和方法可循的。还有导数,一般不是很难,但经典的方法一定要掌握,像二次求导等,都是既实用又重要的方法。
    
    另外,也别只顾着做题,忽视了课本。数学课本主要是提供概念的,在第一轮总复习时就应该确保掌握基本概念,如果对概念理解很模糊一定要回归课本再温习,如果只是少部分概念模糊就着重看模糊部分。
    
    英语:
    
    及早“下手” 打好基本功
    
    要提高英语成绩,功夫在课外。平时就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不要一切等到了高三再来做准备。我高一时不怎么重视英语,整个学年下来,英语一直徘徊在110分左右,基础打得不牢。到了高二,我就定了个计划,提前“下手”准备打英语翻身战。
    
    翻身战的第一步,就是朗读和背诵。大声朗读课本、练习里的优美片段,越大声就越容易有感觉,读着读着就觉得英语也挺有意思的。读课本之外,还要背单词,背课后的词汇表、平时练习里画出的常用词语和词组、优美的语句和句式,背到非常熟练为止。整个高二,我每天都要花2~3个小时在英语科目上,每天都要背上40~50个单词。
    
    至于听力,除了老师提供的听力资料外,还可以听听新概念英语,一星期至少要保证2~3次的听力练习。其实听力可以见缝插针进行,下课十分钟或者放学回家路上,甚至连等公交车的时间都可以拿出来利用。
    
    语法,建议看看语法书,做做题,有一本关于高考十年选择题的“语法指导实践指南”就很好,很适合提高语法。作文,平时可收集些范文背诵,写的时候注意别犯低级错误,不懂的词可以换句话表述,还有一点,作文字迹一定要清晰,整洁。
    
    理综:
    
    掌握好基本知识点
    
    理综的知识点比较多又比较琐碎、题目类型也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好课本基本知识点是最简便也最有效的方法。平时在课后就要把课内知识点弄明白;复习的时候先熟悉课本内容再反过来从大的知识板块入手到各个小的知识点,分析各个部分的联系,形成一张网络,通过联想延伸来记忆。对于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也要舍得花时间,老老实实背下来。
    
    物理在三科里难度最大,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归纳一些常规题型,懂得基本的分析方法。化学相对来说不是很难,关键是记忆,尤其要把化学性质和方程式结合起来记忆。生物也是零散的知识比较多,记忆也是必需的。
    
    对于理综三科都有的实验,我觉得可以在课后做个归纳。比如物理实验一般是从书上变化而来的,所以书本知识一定要弄懂;化学的有机题其实也就有限的几种反应类型,无机题可能需要对某些元素较为敏感,如铁,铝,硫;至于生物,书上的基本实验要清楚,着重遗传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至于表述题,考的是你对课本概念清楚与否、细不细心,还有你的语言表述能力,能不能把事情说清楚。
    
    和数学一样,复习理综时同样要保持适量的练习,做完之后要进行总结,尤其对错题。我做理综,一般按顺序,物理传说中很难的最后两题一般扫一眼,马上有思路就做,感觉棘手就先跳过,不在一道题上花太多时间。(记者:李晓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