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助阵考生自信迎考

2018年04月27日 来源:北京考试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京第二中学通州校区教师 王艳凤

现阶段,大而全的备考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完成,对考生来说,小而精充实自己更为重要。考生要找准分数增长点,切忌陷于盲目复习,要消化掌握已有的知识,把漏洞补齐,把薄弱的环节夯实,该记的知识记牢。复习对老师和考生而言是高级认知活动,要有计划、有策略、有方法、有态度。而对计划要落实具体操作,死记硬背不长久,即使记住了也不会运用;只记知识不探究思路和方法也是不行的。考生在解题后提炼方法、诊断并改进才是复习的核心。在这里我给考生支三招。

提炼存储 优化提取

考生要在老师的带领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备考,进一步熟悉重点知识,有助于巩固知识、考点和方法。解题后回顾过程提炼方法,针对具体特征,结合一般性方法进行优化,提高能力,明确适用范围并储存方法,这适用于典型题。所谓典型题,是指既能考查重要的基本概念,又能考查考生能力的题。比如,模拟试卷的设置是依据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和高考试卷形式命制的,单独看某一套题看不出命题规律和解题规律,将这些试卷放在一起比对分析就能发现命题规律,也能发现同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

各次考试中频繁出现的类型题是高考必考题型或热点问题,考生要将解题方法熟练掌握并在头脑中固化下来。可挑选5至8套有代表性的试卷,把这些试题归类整理,不仅将试卷中典型的题目再熟悉一遍,而且将重点题型和方法提炼出来,归类整理并储蓄记忆,重视通法和一题多法,优化各种方法以便下次解题时快速提取,准确解题。

诊断改错 分类整理

老师可能这样要求过:对错题再反思纠正。但有的考生并不能落到实处,认为花同样的时间不如再做些新题、多见些题型。殊不知,错误往往带有劣根性、反复性。有些错题当时理解了,可能下次解答时又忘记了;有些错误其知识点本身较难理解;有些错误概念容易模棱两可,反复强化才能解决问题。

考生可回想一下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无奈:前一段时间老师刚讲过的或练过的题目,在下一次模拟考试中碰到仍照错不误。这就是错题在暴露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和思想方法的缺陷。只有考前把这些错题都弄清楚,之后的考试中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同类错误。考生要牢记,落实是硬道理,找准知识的增长点,不能只会改错,要诊断改错、分类整理。

考生可按照学科、按照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大题等),或按照知识点的考查类别分类。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我诊断的错因,改错并分类整理。接下来要再做一遍错题,这样会发现有些题自己不会再出错了,而有的题隔一段时间还会再做错。这就证明有的知识点已经掌握了,有的还是不太熟练,需要再好好研究。也许考生还会发现,这道题和那道题其实是一个知识点,只不过问法变了,自己就做错了。遇到这种情况,考生要把这个知识点好好再看一遍,把这类题归整在一起,这就是第二次归类。完成这一步,考生会对该学科的学习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

摆正心态 规范改进

备考过程中,考生要完成大量练习或测试,而考试结果往往会带来心态变化,所以要正确看待考试结果,理性接受考试中的失利与挫折。不骄不躁,平和淡定,乐观进取,才是考生该有的心态。如果考生平时在某个方面不够重视,就会产生不良结果。只有重视过程的投入和调控,才能期待良好的结果。

而看诊断改错、分类整理的效果如何,最好的方式是模拟检测。最后一周考生每科要做2至4套模拟练习,规定时间、规范要求,在练习中摸索技巧,磨练心态,寻找手感,练习答题细节上的规范性,以保持应试状态。

考生要正确认识状态和压力,提高复习效率,考中整体把握题目特征,弄清问题,概括题目要点,找到核心问题;局部推理产生联想,分析每一句(或名词)的涵义,并联想相关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分析设计解题思路,结合题设条件多面分析,多面拟定解题流程;实施操作并自我检查。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考后提高分数,并最终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