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支招:构建框架体系 总结答题技巧

2018年01月24日 来源:三江都市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期嘉宾:乐山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长、文科综合学科组长 朱珺

对于不少高三学生来说,历史学科知识点繁杂,一轮复习下来,教材翻来翻去可能会有“剪不断理还乱”的错觉。目前要应对高考,死记硬背再也不能获得高分,因此掌握合适的复习方法很重要。

乐山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长、文科综合学科组长朱珺告诉记者,新考纲的变化包括关注革命传统教育,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可以看出历史学科开始偏重考文化史。由此,学生在后期复习中,历史学科要关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历程等重要史实。

梳理主干知识 构建框架体系

目前,高三复习基本进入二轮复习阶段。“一轮复习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细化,包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内容。因此,二轮复习需要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之上进行主干知识的梳理。”朱珺说,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包括横向和纵向梳理,她建议学生要分阶段进行梳理,对阶段特征进行概括。

朱珺举例说,从横向来看,如将中国古代史作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来看,可以分成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繁荣与成熟、辉煌与迟滞等阶段,学生要把三本必修教材涉及到各阶段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分别对应到每一个阶段中去,以此构建主干知识。

“在构建主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需要注重太细节化的知识,而是着重构建时空观。”朱珺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考查首先强调的是时空观,这有利于学生拿到试题材料能快速准确定位知识点。

而从纵向来看,朱珺建议学生构建主干知识要考虑中国史与世界史同时期的事件对应。尤其是中国近代史部分,要将中国作为世界的组成部分加以考虑,而不能孤立中国的发展进程。“历史学科的开放试题,有很多横向和纵向关联模式的题,做好了主干知识的梳理,构建好框架体系,学生才能灵活应对。”

适量做题训练 总结答题技巧

进入二轮复习后,做题训练肯定少不了。“同学们刷题归刷题,但是不要盲目地追求练题数量。”朱珺说,有句话叫“题海无边,反思是岸。”因此,做完题进行反思更重要。

对此,她建议同学们做完题后要善于总结考点,总结答题技巧。比如每做完一遍题后,可以在题目旁边标注考点是什么;整理收集做过的题型,慢慢总结高频率考点;对于总结规律型的大题,要学会总结答题技巧等。

此外,对于热点问题的复习,可以放在三轮复习阶段中,时间大概在4月底5月初,朱珺说,到时同学们要搞清这一年内的热点问题,包括长效热点和时政热点。

把握做题技巧 学会“就事论事”

根据历史的学科特点和考试特点,需要大量的历史材料解读。对此,朱珺指出,学生做题时要把握总原则“就事论事”,即“一分材料说一分话”,题目材料给予多少信息,学生就得出多少结论,不能过度理解。

“现在学生做题出现的最大问题是,答题内容表述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朱珺提醒学生需要注意。那么,学生在二轮复习中,究竟该怎样做题呢?

1、选择题:时间需要把握在15分钟之内,做题时要避开识别陷阱,如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的不选,以偏概全的选项不选等。

2、常规材料解析题:一类题以归纳概括为特点,学生要运用语文的概括能力依据材料进行归纳概括;一类是对比题,分析原因或作用。在原因分析上,基本思路应该是分析相应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

3、开放试题:这类题概括观点是核心,学生做题时,一个论题要找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或者出现的高频词语作为主语,通常情况下是以该主语进行造句,包括其自身特点、趋势、原因、作用及影响。论题阐述部分,要结合材料提示的时间阶段,分别举例并阐述原因或影响;论题总结部分,不要照抄材料观点,而是就阐述史实做总体概况。

4、选做题:建议学生选做重大改革和人物评说。重大改革主要答原因和背景、措施及评价。回答背景时,学生要考虑主观要求和客观环境,回答“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改”,措施要找到材料做归纳概括;评价时要使用唯物主义史观,一分为二。目前改革热门话题包括“监察体制改革”、“财政改革”等。

人物评说一般概括人物事迹,要结合人物所处时代下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人物个人经历、性格特征等方面作答,做评价时也要一分为二。

记者 张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