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冲刺备考:名师解读2007年理科综合高考大纲

2007年03月20日 来源:生活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前,《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出台,考试大纲对控制高考命题、引领考试方向、体现教育功能等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今年高考与去年相比有什么变化?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如何有针对性地复习?8日,记者请哈师大附中高三把关教师进行解读。

  生物:突出实验能力

  解读名师:高级教师、遗传学博士孙仲平

  考纲变化:

  今年高考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略有调整,变化微小。在“考试范围”项目,增加三项内容,修订两项内容。增加的三项为:非特异性免疫、生物群落的结构、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修订的两项是:一是由原来的“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不做要求”修订为“雄性不育在育种中的应用不做要求”;二是由原来的“细胞质流动的观察”更改为“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在“能力要求”中,调整一项,修订两项。将原来“获取信息的能力”的第2条“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调整并修订为“理解能力”第2条“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将“理解能力”的第1条“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修改为“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

  概括起来,除部分不做要求的内容外,其余的全部为考试内容。不做要求的有:C4途径、共生固氮的途径、雄性不育在育种中的应用、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免疫学的应用、放线菌、酶工程简介。

  复习建议:

  对考生而言,非常需要了解考纲,加强复习的针对性。考生在阅读有关解读考纲的文章时,历年都过多地关注考纲变化,认为有变化的部分一定与本年高考命题的方向有关,因而在该方向加重复习力度。考纲的变化虽然包含着一些对高考命题方向的调整所带来的新的能力要求,同时也是对原有不恰当的表述与要求的调整与完善。

  考生在看到考纲后还容易走入另一种误区,认为考纲要求逐年加深、加难。但实际上,每年高考命题难、中、易题有固定的比例(3:5:2),考纲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考试难度一定要增加。历年来,考纲的变化是逐步的、微小的,但在总趋势上向综合性、应用性倾斜,但并非逐年增加难度。例如2004、2005、2006年全国理综II的生物试题在难度上都小于2001、2003年。

  考生目前既要看到考纲的变化,更要立足整体,看到考纲的整体要求。总体来看,今年考纲在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多层面的,如“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是在识记水平上的要求,更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本质属性的归纳与概括,而且要建立知识网络,实现在整体水平上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如,在实验探究能力方面虽然没有变化,但从考纲要求来看,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却占有突出的地位,分别从基础实验的操作原理等、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及综合能力方面逐步提高要求,因此要注重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关注重点和主干知识

  解读教师:一级教师杨慧

  考纲变化:

  今年高考大纲物理部分与去年相比,在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试说明上没有变化。只在“题型示例”中分别增加了两个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体现了近几年高考物理“保持稳定”的命题原则。考试的形式,试卷的结构和所占分值与去年也基本一致。

  复习建议:

  在考纲没有变化的情况下,考生在复习中应把握好方向。

  首先要向非重点章节要质量。这些知识大多数属于《考试大纲》中Ⅰ类要求的知识点,应该说通过复习,比较容易正确解答。但是,任何物理知识都不能靠单纯的、散乱的识记就能达到清楚的认识,而是必须注重理解,注重逻辑上的联系,才可能成功鉴别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和错误的观点。因此,非重点章节的复习,应依据教材,做到不遗漏,不大意,有些章节应特别注意梳理知识之间的逻辑线索,如几何光学、物理光学与原子物理这三部分,就存在知识的联系与交叉,考查试题中涉及的问题往往跨度较大,只有梳理了知识展开的脉络和逻辑联系,融会贯通,才能稳中作答,确保答题成功。

  其次把握重点章节的难易。适当放弃偏题、难题、怪题和情境过于复杂的题目。由近几年高考题可见,这些题目高考中并没有出现,所以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够真正体现物理思想的题目中,真正把握住题目中所设置的物理过程,练习根据题目叙述拆分过程,由大题变小题,强化自己分析物理题目时思维长度的练习,扎扎实实稳步前进。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以近些年的高考题为练习范例,把握全局分析,强化细节理念,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绩。可以在后期复习中,坚持每天三道计算题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把握一下高考中三道计算题的设计梯度,另一方面可以进行重点物理情景和方法的练习,如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用运动和力的观点解决问题,用能量的观点解决问题,用系统的思想去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训练了书写与表达的规范性。

  还要进行专项训练实验。近几年高考中,所考核实验基本上是源于课本,又有所创新,也是物理高考中拉开学生档次的重要手段。考生首先应对课本上的实验做好复习,掌握实验原理,强化实验基本技能,如仪器读数、数据处理、电学实物连线等等,同时应做一定的专项训练,尤其是一些设计性实验的训练,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查缺补漏,不留盲点。应把课本中的重要图示、演示实验、阅读材料、课后小实验、课本注解通读一遍,确保不留知识盲点,尤其是演示实验及图示。

  化学:基础知识和能力并重

  解读教师:高级教师卢颖

  考纲变化:

  今年考试大纲中理科综合部分的修订继续坚持分学科的方式,与去年相比,化学科在体例上各内容有关分数比例及题型无变化;内容上对个别文字及标点符号作了修改,使其表述更准确;对一些考试的要求顺序作了调整。其主要变化有两点:一是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关于“化学基本计算”的规定,删去《考试大纲》中“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二是删去“思维能力”中的“对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考试大纲》题型示例中化学题目共40道,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换了3题。在内容上仍力求涵盖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试范围要求,在形式上无机推断、有机推断、化学实验等常见题型仍占较大比例。新增的三题分别是去年全国卷I中的第7、26和29题。去年全国卷I-7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学习和研究化学,既要重视对一般规律的掌握,又要注意对反常事例的分析和理解;去年全国卷I-26题的最大启示在于审题和表述;去年全国卷I-29题是近几年高考中有机题考核设计比较新颖的题型,综合性很强。

  今年化学试题展望:

  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可能将继续成为高考内容的主攻方向。试卷中越来越多的试题由知识型考查转向能力型考查,对知识点的要求难度降低,但能力要求更高。现在高考题很少在知识深度上做文章,往往是把课本上的知识点与生产实际、日常生活、工业流程联系起来,结合诸如“苏丹红一号”、“抗击非典”、“禽流感”、“消毒液”等实际问题来命题,起点高落点低,在平时的复习中,考生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信息的提炼和迁移,在新环境中能对其隐含的知识点有所感悟。

  将进一步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学科内综合。试题仍会以化学主干知识(如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电解质溶液、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和有机化学等)为载体,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并会进一步将无机、有机、实验、简单计算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强调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对化学学科能力进行更深入的考查。

  信息题、开放题将有所增加。信息题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是自学能力的要求。而化学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过程的探究性等特点,因此考生必须多层次、多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利用命题角度的改变给试题带来亮点。近两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的试题普遍给人感觉难度偏小,今年会增加试题的选拔性,但并不一定要通过增加试卷的难度来实现,可以通过一些新颖的试题或“推陈出新”的试题来达到此目的。

  新课标思想带来一定影响。目前二期课改中新的教学理念已渗透到各学校的教学中。比如动手能力要求的提高,以适应高考实验内容由15%增至20%的要求;学生主体参与作用的提高,以更好地适应高考题型中信息题、探究题增多的趋势,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复习建议:

  一方面要将主干知识精成网。首先抓基础训练。高考试题双基知识权重较大。应做到以教材为根本,抓主干知识的复习,切忌搞题海战术或猜题、押题。其次在二轮复习中要注意主干知识的重新梳理,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体系,要做到概念准、规律清,准确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意义及适用条件。

  另一方面要将能力提升落到实处。比如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深挖教材实验。常规实验的非常规做法其实就是高考题,它是教材实验的变化与升华。因此要将教材的制备、性质及物质检验等实验分类整理,同时注重典型实验的深化拓展。教材中的性质实验应注重方法、现象、结论,制备实验应注重原理、装置、操作;二是深入研究高考实验。首先应明确实验题的常见考查角度,主要有仪器和试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判断、杂质的干扰和清除、物质的性质和运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操作的顺序和要求、实验方案的评价及误差分析等。复习中要结合典型例题加以理解。其次应明确答题的入手点,如实验方案评价的标准即是否符合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简约性原则;三要夯实实验热点问题的解答。如装置气密性检验的两种常用方法———加热法和液面差法的适用情况及答题要点,对启普发生器随制随停原理的替代装置的认识等等。如《考试大纲》中题型示例30题,将分液漏斗使用中常用的平衡气压的装置改进方法与气密性检查问题结合起来,使题目情境有了新的变化,是一道考查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的典型题目。(本报记者:吕晓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