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疫情面前如何当好临时"班主任"?心理专家给出这10条建议

2020年02月17日 来源:北京考试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常态,有个微信段子说,一场疫情让全国人民成为厨子,让家长成了班主任。的确,漫长的居家生活状态下,父母要承担更多教育孩子指导孩子的责任。那么,父母该如何科学指导呢?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针对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给家长和中小学生提出了10条建议。

建议1 积极进行自我调适,不向孩子传递负面情绪。

恐慌和紧张情绪和“新冠病毒”一样有一定的传染性。家长如果不能调节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可能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更加不安和紧张。家长要保持与外界的沟通,主动关注各种积极信息,可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与亲朋联络,互帮互助。如果遇到确实难以应对的消极情绪,可及时向专业机构求助。

建议2 帮助孩子改善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疫情期间,孩子需要持续在家,外出活动减少,不能和同伴一起玩,负面情绪可能会持续累积和积压。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正面疏导和缓解,可引导孩子运用简单的“腹式呼吸法”“肌肉放松法”等改善情绪,也可通过运动、音乐、阅读帮助孩子减压,保持积极心态。

建议3 帮助孩子判断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家长要直面孩子关于疫情的相关问题,积极与孩子沟通,不回避疫情状况,以恰当方式、以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讲解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目前我国的防控措施以及延期开学情况。引导孩子关注权威真实的新闻和信息,和孩子一起讨论,指导孩子学会对信息进行判断,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建议4 制定全家日常作息表,规律有序生活。

家长可和孩子一起把全家一日的生活、休息、健身、学习、娱乐等安排做成一张时间表,还可以列出每日愿望清单,如做手工、画画、亲子游戏、室内运动、制作美食、打理植物等,由全家共同完成,共度美好的亲子时光,使居家生活变得更健康更有序。可利用这段时间教孩子一些家务活,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建议5 给予孩子一定的独处空间,多一些理解信任。

随着与孩子在家里共处的时间增多,亲子矛盾和冲突可能也会增加。家长可给予孩子一定的独处空间,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学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更加包容、理解和信任孩子,多一些商量和鼓励,少一些管制和唠叨。遇到争吵,要按下暂停键,等到双方情绪稳定后再理性沟通。

建议6 制定电子产品使用规则,防止孩子沉迷网络。

为丰富孩子的居家学习生活,在目前情况下,家长不需要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机和上网,但要与孩子确定好双方都认可的规则,明确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段、时长和内容等,并要求认真遵守,保护好孩子视力和身体健康。同时,家长也要控制好自己使用手机和网络的时间,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示范和榜样。

建议7配合学校开展居家学习,做到停课不停学。

延期开学期间,各地各校将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居家学习。家长要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关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居家学习计划。小学生的家长可帮助孩子做好网络学习准备,学会网上学习的基本技能;初高中学生的家长可做好后勤保障,对孩子学习期间不做过多打扰。

建议8 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提高自我学习管理能力。

家长可督促孩子进行网络学习,报告自己的学习情况,与班里的伙伴互帮互助、共同监督,分享在学习、生活中的收获。遇到不会的问题,鼓励孩子通过网络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家长要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学习状况,及时给予积极反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建议9 加强生命教育,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

家长可利用孩子从媒体上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抗疫事件,引导孩子认识生命的价值,建立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热爱。指导孩子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做到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大自然。

建议10 分享抗击疫情感人事迹,传播社会正能量。

要让孩子了解,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战斗中,有无数工作者牺牲了休息时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守护着大家的安全。引导孩子关注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抗疫勇士和感人事迹,学习他们勇于担当、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