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合作内生动力从哪里来

2014年05月13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专家观点

抓住产教融合的关键点

■马树超

“职教老师同时也是‘师傅’,职校学生同时也是企业的‘学徒’”,这是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提出的要求,也是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作为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该校最初办学依托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源于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中国南车集团,学校的快速发展与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紧密相联、不可或缺。该校探索出的“双螺旋推进”校企双赢合作模式,极大地激发了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校企在合作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螺旋推进”,达到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抓住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点。

搭建平台是基础。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要想更加深入持久,靠一对一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搭建一个校企合作的更广平台,职业教育集团就是一种很好的校企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开展校际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院校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合作,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突出专业特色,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规模效应。该校牵头成立的“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召开年会、举办集团内部招聘会、开展校企合作活动月等形式,不断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校企合作的“双螺旋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构建机制是保障。校企合作要实现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根本。该校利用职教集团这一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成立理事会及日常工作机构、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和资源共享制度、改革院系管理体制等措施,构建了“双螺旋推进”校企双赢合作模式的动力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调节机制等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保证了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

主动服务是关键。要想激发企业与学校主动开展合作的动力,作为校企合作中的“弱势方”,高职院校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面向企业,主动服务。该校主动向企业伸出橄榄枝,到企业了解其需求,重构课程体系,调整专业结构,建立柔性教学管理体系,以“工期定学期”满足企业生产和用人需求,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全校上下形成了积极为企业服务的普遍共识与良好氛围。企业从校企合作中尝到了甜头,反过来就必然会主动选择与学校开展合作,这就是校企合作的“双螺旋推进”。

文化对接是亮点。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高职教育作为面向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如果能够实现与企业文化的直接对接,将会是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并取得共赢的一个闪光点。该校很早就引进了普遍适用于现代企业的ISO管理体系,并不断吸收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实现了校企文化的无缝对接,这得益于该校的办学本身就植根于企业,与企业合作有着天然的优势。这种优势进一步缩小了校企之间的文化差距,获得了企业的普遍认同,因而成为校企合作双赢的助推器。

提高质量是根本。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长期处于相对“弱势”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偏离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偏离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偏离生产过程,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难以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内生动力。校企合作被实践证明是职业教育的最佳模式,其本质是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出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符合企业需要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校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并不断为企业开办各类高水平技术技能培训,赢得了企业的尊重,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慕名而来与学院开展合作,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模式。

(作者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一页 [1] 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