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VS“二本”“三本”招生与就业为何冰火两重天

2013年10月10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倡导理性的求学观和职业观

高职教育对社会的贡献不可替代,就读高职院校同样拥有光荣感和成就感,这一点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并做好舆论引导。比如美国的“社区学院”,融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为当地社会培养大量需要的技术、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人才。也正因为这种结构才适应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社区学院”受到社会的高度肯定,在社会认同感上并没有谁高谁低、谁优谁劣之分。

不难看出,当前出现的招生与就业巨大的“冷热”反差,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和抉择。实际上许多高职新生入学后,经过职业生涯教育,往往会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与其拿一张本科文凭却为就业苦恼,倒不如选择高职就业后能够发展得更好。因此,应该大力倡导理性的求学观和价值观,尽快纠正现实存在的对于本科文凭的盲目崇拜,引导考生乃至全社会正确认识高职、重视高职,促使高职招生升温。

要改变社会大环境的偏差,改变考生与家长个体上的认识偏差。各类宣传应该对考试与招生降温,而将关注点与宣传热度转移到帮助求学者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与成才途径上来;让社会产生一种新型的价值评判——不是以考试与升学论英雄,而是以就业、创业、成长、成才来实现人生价值。以此影响和引导考生确立正确的求学观与务实的就业观。

同时,政府要有计划地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引导行业、企业举办“宣传会”、“成果展”之类活动,展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职教毕业生的需求,宣传政府部门和就业单位可能对他们扶持和鼓励的政策措施,展示职教毕业生创业、就业后成长、成才的生动事例,以政府特有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来引领社情、民意,努力促使社会大环境的理性回归。 (作者系黎明职业大学党委书记)



上一页 [1] [2]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