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职,站上世界前台

2016年04月28日 来源:光明日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编者按:一直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处于社会乃至教育界关注的边缘。应该说,这种边缘地位,对于一个国家的教育、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是不正常的——无人可以否认职业教育在整个发展体系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这种“边缘地位”,很可能是来自我们视角和出发点的偏移。职教界一直有一种声音:中国的职业教育必将甚至已经开始站上世界的前台。当然,问题是存在的,但积极、清醒、全面地观察、定位、推动中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是刊发此文的一点希望。

目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是高等职业教育界乃至整个职业教育界都十分关心的话题。比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和先进程度,我认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说已经进入国际水准。水准是指事物在发展水平上达到的标准和程度,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水准就是国际先进水平和先进程度的统一,作出这样的判断,主要是从六个方面进行考量:

六大理由

中国高职达到国际水准

第一,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理论及话语体系的形成看。高等职业教育这个概念的提出和高等教育类型的划分与构建,原本就是中国的原创。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以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翟轰《高等职业教育概论》、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概论》等为标志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学习领域课程”等为表征的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基本形成。众多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术研究机构,形成了学术研究网络。这些都走在世界职业教育的前列,代表着当前世界职业教育的最高水平。

第二,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制度法规体系看。早在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就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此后,陆续颁发了《高职高专学校设置标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并强力进行了实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制度法规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第三,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构体系和规模水平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成形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30多年的不断改革发展,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20余所,在校学生突破1000万人,全国各个中等(地级)以上城市,甚至人口规模较大的县级城镇,都设置有1所以上高职院校,所开办的专业涵盖和适应了各个产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较为完善合理的区域结构、专业结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办学实力,世界第一。

第四,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保障体系看。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投入,以及连续两轮由政府主导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国家示范型高职院校建设、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等的引导和推动,以学校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平台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建设、学校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能力建设水平极大提高,校园面貌极大改观,万人规模、千亩校园的高职院校比比皆是,这些与欧美发达国家已没有什么差距,有的地方甚至超过欧美。

第五,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看。通过学习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拉美国家的“CBE”、英国的“BTEC”、澳大利亚的“TAFE”四种世界著名职教模式,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教模式。并且,通过建立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产业和教育的高度融合、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通过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增强职业针对性,做到学以致用;通过构建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和系统的技能训练两大体系,使学生经过高职教育系统培养,既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顶好岗,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又具有较为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岗位迁移和职业发展的基础和能力,这些应该说比西方只重岗位技能培养的职教模式更胜一筹。

第六,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度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完善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正在引领着整个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初步测算,30多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5000万人以上,为我国30多年的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年度报告》,当年毕业的329万毕业生中的88.1%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并且是连续三年稳定在这个比例。以此推算,仅三年时间,高职累计为全国近870万个家庭实现了“有大学生”的突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圆了数以千万计的青年人的大学梦,并使他们的家庭脱贫。这些成绩举世瞩目。

客观定位

夯实中国高职的世界坐标

国外职业教育界的同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和上述的思考与衡量基本一样。3年多前,笔者在北京和武汉,分别与来自德国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和职业院校长考察团的院校长深入交流交谈过,他们共同的感受是: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尤其较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和校园建设超过德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教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学校和企业一体、教学做一体、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一体,学校把实验实训基地建到企业、企业把工厂或车间建到学校、学校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在校内自建或合建工厂,这些都比德国“双元制”模式分段在企业和学校教学要优越得多。

因此,我们高职战线对自己的事业不能妄自菲薄,要有自信和坚守。当前着力要克服的,一是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解决好区域间、学校间的发展不平衡现象,二是要走向世界,发出中国职业教育的声音,争取话语权,并用自己的成功和优势引领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我们讲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国际水准,只是说从发展阶段上讲进步很大、成就辉煌,有了一个新的发展的高起点,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高度,并不是说已尽善尽美、没有差距。相反,面对新一轮的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面对以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等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教育对象的复杂化,我们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在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探索和把握、系统培养的方式方法手段的不断创新上,还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准确定位上、人才培养内容的取舍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保障上,都面临着诸多的不适应和挑战。

为此我们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要在对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趋势认真研判的基础上,把握时代新特征,确立发展方位感;要明确时代新任务,树立历史使命感;要清晰发展路径和策略,建立工作节奏感。我们要在进一步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提高质量、提升内涵上下功夫,努力取得更大成就,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湖北省职教学会会长、武昌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马必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