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伦:改造课堂切中高职教学改革“要害”

2015年05月08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高职院校教学领域改革改到今日,到底应该改什么?是改专业?是改课程?还是改课堂?前几年,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主要在专业和课程,而学生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最强烈、最急迫,这个问题却被决策者们忽视了。现在到了课堂教学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只有下定决心改造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切中改革“要害”,才有可能使高等职业教育产生吸引力。高职院校改造课堂教学的目标是:突破教与学的“围墙”,形成师生互动的“市场”,让课堂迸发活力。

现在高职院校课堂现状如何?笔者归纳为“三缺乏”和“三不问”,即教师普遍缺乏生态课堂培育的责任担当,缺乏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缺乏“和”的课堂境界;教师基本上不问学生内心世界“低人一等”的心理负担,不问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不问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依旧用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包全场、一言堂”,强行把知识和技能塞给学生。要改变高职院校课堂这种低效沉闷的状况,须从培养教师、服务学生、变法制度三个层面发力。

用心培养教师

教师是提升课堂吸引力的核心力量。没有教师的“变样”,没有教师心力的付出,提高高职院校课堂吸引力就是一句空话。

让教师发展规划变为实实在在的培养行动。教师是强校之本,这是各校的共识。基于这一共识,各校都制定了关于教师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但执行却往往不到位。作为学校决策者,要经营好学校,必须有强烈的育师责任心,从顶层规划着力并变为学校发展的实际行动,促进教师变样。一要抓实教学名师工程,培育以教学名师引领的教学团队,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二要抓实青年教师成长工程,让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队伍,按照双师素质的要求,带着课题到企业,进行真刀真枪的培养培训,打好实践教学基础,练好课堂教学基本功。

让讲台成为教师向往的神圣高地。增强高职院校课堂吸引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要教师付出心力,真抓实干、无私奉献。学校应建立教师发展奖励制度,对长期扎根在教学一线,兢兢业业育人,精益求精教学,刻苦钻研课堂,为学校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实行重奖,让高职院校真正回归育人本位。

让教师把“德”的种子种到课堂。“德”是高职院校发展之品,是教师成长之魂。教师要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把“德”的种子种到课堂。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品,容事的气度,学业的成功作为立教的毕生追求,把德、识、能三者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既要为学生谋生,更要为学生谋道,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积蓄正能量。

让学习与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武器。学习与研究是教师成长的秘密武器,教师要学会在学习中教学,在研究中提升。教师要自觉到企业去接受实践磨炼,不断丰富课堂内容,研究课堂艺术,创新课堂方法,形成自己的课堂个性。这是高职院校教师走向教学名师的重要基础。教师只有勤于学习,才能立业以精,用执着诠释课堂的价值;只有善于思考,才能立教以勤,用研究打造课堂的魅力。

潜心服务学生

提升课堂吸引力的出发点是着力转变课堂观念,一切从学生出发,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研究学生需求。不研究学生、不了解学生成了当下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导致课堂效益不高、吸引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向课堂要吸引力,教师必须下功夫读懂学生,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行为、接受能力、心理需求,准确把握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需求、生活习惯,做到对症施教。教师只有读懂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主动破解课堂不和谐因素;教师才能有目的地创造快乐课堂的生态环境,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

建立课堂对话。高职院校教师“包全场、一言堂”的话语霸权,剥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和课堂对话权,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要破解这种话语霸权,首先教师要有主动改造课堂的勇气和平等对话的智慧,变教为导,把学习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对话的情境之中,学习兴趣在课堂对话中激发,重点难点在课堂对话中解决,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在课堂对话中提高。

提供个性化服务。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只能按照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训练要求,进行标准化“学习”,其结果是把不一样的学生,培养成一样的学生;把有想法的学生,训练成没想法的学生。这种标准化的培养(训练)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要改变这种“被动学”局面,学校既要提供统一的“套餐”,也要提供有个性的“自助餐”;学生既可“点菜”,也可“加菜”。高职院校一旦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课堂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课堂质量就会有实质性的提升。

决心变法制度

培养教师、服务学生都需要制度作保障。变法制度,就是要突破不合理、不公平的制度障碍,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制度安排,用制度管人、育师。

改革职称评审制度。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都很繁重,但还要忙于申报课题,发表论文,因为论文数量的多少是教师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面对双重任务的压力,教师很难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的创新上。因此,必须下大气力,突破职称评审制度。职称评审标准重点看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看教师实践技能水平的高低,只有从源头上变法“重论文数量,轻教学质量”的职称评审的制度性偏差,教师才会安心于教学,坚守于课堂,用心激发课堂活力。

强化质量管理制度。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应统筹制定好、执行好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如课堂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学生评课标准、教师下企业制度等。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培养人、发展人,而不是限制人,说到底,就是用质量管理制度培养教师,激发课堂的活力。因此,制度设计者须从育师的战略高度,谋划质量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公平性、权威性,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发挥制度的引领作用,用制度激发教师的创造性,鞭策教师不断研究课堂、创新课堂,进而追求有效课堂。

决心治理“官瘾”。由于高职院校一线教师与行政管理干部待遇差距的错位,导致一部分教师放弃课堂,一门心思研究“官道”,千方百计想走“官路”。要杜绝这种不良风气,学校必须从制度层面淡化权利配置,改革待遇不公,切实把“学校发展,教师第一”的办学思想落实好,实实在在提高一线教师的精神待遇和物质待遇,在学校内部创造一个“想当教师、当好教师”的人文环境。(王明伦 作者系江苏理工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所所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