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尘埃未定“复读”登场 北京市场利润两三亿

2005年06月20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青年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高考过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期待着9月份进入大学之门,而有的则要进入复读班重新开始厉兵秣马,以期来年能有所斩获。于是,复读经济成为“高考后教育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曾经有人预言,京城复读市场会是个10亿元的“大蛋糕”,而在深入了解14家复读学校后,这些“复读蛋糕”的切割者给出的共识是:今年的“蛋糕”市值2亿元—3亿元。同去年相比,今年的复读市场可能会略有上升;从长远来看,复读生的人数将会稳中有降。

  “复读”是对教育认识和需求的提高

  大多数人都是近几年才注意到“高考复读”这个名词的,实际上从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开始,“复读”这个现象就出现了,只是当时还未称之为“复读”。专家指出,复读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实际上反映了国民对教育的认识和需求程度在逐渐提高。

  其实,准备参加高考的非应届考生都可算作复读的潜在人群。尹宗禹表示,从最早的“同等学力”到后来的“落榜生”再到后来的“往届生”,复读生的概念发展得越来越宽泛。他说,随着从“往届生”到“复读生”的演变,意味着除相当一部分高考落榜生之外,这个群体中也增加了一定比例的对自己考取的高校不满意的学生。他们之中有些人是非本科不上,有些人是非重点大学不上,而有些人又是非清华、北大不上,即便是在已经接到清华、北大录取通知的考生中,也会有因为对自己所上的院系不满意而放弃录取通知书来复读准备来年再考的。这些高分复读生组成了最为奇特和受人关注的复读群体,也使复读生的定义进一步“外延”。

  此外,随着中专、中技和中职所提供的教育不能满足一部分学生对教育的需求,也就逐渐形成了“三校生”的复读群体,“三校生”比例的提高也成为了近年来复读生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胡少先认为,虽然复读的要求有些来自于父母,有些来自于孩子本身,但从总体上说,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国民对教育的认识和需求的逐渐提高。

  复读市场未来将“走低”竞争更加激烈

  近几年有报道称,京城复读市场的空间约有10亿元的规模。尽管接受采访的各家机构对今年复读市场的预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都在2亿-3亿元之间,形成了一种“共识”。他们普遍认为:今年的复读市场情况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可能会略有上升;而从长远来看,复读生的人数将会稳中有降。

  根据粗略统计,以往北京市每年复读学生人数约占高考未上线人数的50%,大约14000人左右,今年按已公布高校录取比率,估计应在16000人左右。按照每年10000元的平均收费水平推算,北京市复读市场每年市场容量应该接近2亿元,这不包括复读生需要使用的大量的资料费用。而根据精华培训学校近3年的统计,复读生占当年高考落榜生的54%左右,含春季高考的人数能达到64.5%。前两年是每年12000多人。因2005年高考录取率下降较大,根据这个比例今年复读生将达到16000人左右。除个别自习和去外地复读的学生外,约14000人左右需到复读学校学习。按复读生一年学费平均支出12000元计算,保守估计市场规模就能达到1.6亿元以上。而根据巨人学校的估算,今年复读生的潜在人数大致有30000人,市场的总体规模将接近3亿元。

  胡少先则认为,从综合的情况看,未来复读班招生人数将呈逐步递减的趋势,目前的情况将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以通州区为例,近几年每年的复读人数在1000人左右,全区有六七所复读学校,生源以中低分数段的学生为主,其中有不少是“三校生”。从全市的情况分析,初中学生总数的高峰期预计还有两三年,也就是这几拨学生的总数还保持在十二三万人左右,但是这个高峰之后的生源数量将减少一半。这样再加上高校的不断扩招,当到了未来两三年后的生源低谷时,高考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减小,复读市场无疑将受到极大影响。

  专家认为,未来3年-5年内,学生人数将稳中有降,同时家长和学生选择继续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取向也将分流一部分生源。但考虑到北京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近期北京的高考复读市场将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从长远看应该是一个降温的趋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