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

2018年11月29日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内教办函(2018) 166号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

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高等学校资源优势精准服务脱贫攻坚,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以解决贫困地区突出制约问題为突破口,以贫困地区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重点,深入对接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需求,助力自治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到2020年与全区人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目标任务

完善高校扶贫领导机制,健全高校与贫困旗县、乡村对接扶贫工作机制。助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人力资源提升,精准帮助在校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和就业,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与脱贫攻坚现实需求深度对接。

三、基本原则

合力攻坚。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落实高校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责任制,形成校地合作紧密、优势互补的高校扶贫攻坚格局。

服务全局。深入推进高校参与贫困地区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加强高校对扶贫脱贫理论政策研究,拓展高等院校服务脱贫攻坚的领域和能力。

扶智先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高校服务贫困家庭脱贫就业贡献力。

因地制宜。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区位特点、自然条件等因素,调配优质资源,实施精准帮扶。

四、重点工作

1.实施就学脱贫。加大面向农村牧区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地方专项招生计划和高职单独考试招生计划,扩大面向贫困地区建档立卡初中毕业生五年制高职招生规模,实施好自治区免费定向培养师资计划、国家免费医学定向招生计划等。

2.开展志愿支教。采取自愿报名、公开招募、定期轮换方式,招募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中小学开展支教志愿服务。

3.精准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运用奖、助、贷、补、减、免、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等多种措施,加大对校内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大学生的精准资助和帮扶力度,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要切实抓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继续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信息台账”。要结合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群体特点,积极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就业技巧等方面的专项辅导,并针对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要广泛收集需求信息,根据贫困家庭毕业生求职意愿,多种形式精准推送岗位需求信息。要开辟绿色招聘通道,定期召开就业援助或专场招聘活动,确保对有就业意愿并愿意接受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实施100%帮扶。枳极鼓励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家庭毕业生参与各类创业竞赛、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推介、法律援助等服务。通过集中培训等形式,使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了解离校后的求职渠道、服务系统和保障政策,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4.深化校校结对。支持自治区直属高校与贫困旗县较多盟市所属高校实施对口支援,鼓励高职院校对口帮扶贫困地区中职学校。有师范类专业的高校要在贫困地区学校设立教育实践基地、优质生源怊生基地,大力开展送教下乡、远程教学、继续教育等,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5.加快贫困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全面加强贫困旗县较多盟市所属高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自治区在项目建设、经费拨付、转型发展、招生计划、科学研究、师资培养、实习实训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6.加强科技帮扶和成果转化。支持高校与贫困地区以及骨干企业深化合作,根据当地需要和发展瓶颈组织科技攻关,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定期举办科技培训、上门指导、科技咨询、新抆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职业农民培训等科技服务,并长期提供技术指导。

7.夯实定点扶贫。高校要根据学校优势,扎实做好定点扶贫各项工作。支持高校利用定点扶贫在贫困地区建立产业试验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文旅创客空间等扶贫基地,打通高校扶贫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

8.推广“农校对接”。高校要积极对接贫困地区和农畜产品流通企业,利用自治区现有电商平台和“中国农校对接服务网”电商平台等,根据需要面向贫困地区组织订单,定向釆购自治区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并逐步加大面向贫困旗县采购农畜产品的比重,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农牧民稳定增收。

9.主动服务贫困地区公共卫生亊业。发挥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资源优势,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倡导健康全活方式、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配合卫生部门帮助贫困地区培养培训医务人员,实施好区内高校面向乡镇卫生院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招生工作、面向嘎查村卫生室中职免费医学生培养和苏木乡镇卫生院蒙中医临床技术骨千培训项目等,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急需的医学类人才。

10.助推文明乡风建设。高校组织共青团、学生会、志愿脹务组织、校友会等多方力量深入农村牧区,系统开展“三下乡”活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行动、民族特色文化传承行动等系列活动,丰富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生活,共建文明乡风。

11.引导大学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鼓励高校学生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利用众创空间、科技创新大赛、学术沙龙等多种创新创业平合,引导学生着眼乡村振兴的远大前景,思考创新创业蓝图。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

五、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各高校要增强“四个意识”,注重统筹协调,细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保障,强化覆行教育扶贫责任,以更高的标准和更精准的投入服务自治区脱贫攻坚。自治区教育、扶贫部将牵头建立高校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完善配套措施和办法。高校扶贫工作列为教育督导和自治区高校领导班子年度实绩考核内容并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

2.加大支持。高校要设立技贫工作专项经费,细化教师、学生驻村帮扶工作补助标准,保障各项扶贫活动正常开展。自治区教育、扶贫部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高校开展相关扶贫活动。高校要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科砑考核评价体系,支持骨干教师在贫困地区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

3.推进常态。高校要围绕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域乡规划、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安全 治理、文化传承、教育现代化等领域,提供决策咨询、专題研究、法律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智力帮扶,为各级党委、政府推进脱贫攻坚决策提供常态化咨询,为贫困地区技术攻关、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严明纪律。高校要注重工作实效,力戒搞形式、走过场。严禁借服务之名增加基层负担,严禁利用校地帮扶合作项目套取和浪费国家资金,严禁违规使用扶贫工作专项经费。对扶贫重视不够、帮扶举措不实、群众评价不高等问題要严肃处理和问责。

5.营造氛围。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广泛宣传自治区高校服务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高校校报校刊、校园网站、官方公众号要积极开设扶贫专栏、策划脱贫主題、开展系列报道,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高校要发挥好学生社团、学生会、校友会链接纽带作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力量支持高校扶贫工作。建立高校扶贫工作报告和发布制度,积极宣传教育扶贫工作成果。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3座  邮政编码:100044

版权所有: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原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京ICP备1900491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47号

事业单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