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学生就业,教育部全力“冲刺”

2020年09月30日   来源:教育部

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30余项政策措施、增加70多万政策性岗位、“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提供岗位信息1500多万条……疫情影响下的特殊毕业季,怎样做好874万高校毕业生的促就业工作?教育部、各地各高校都“拼了”,纷纷打出“组合拳”,全力帮扶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9月28日上午,教育部举行第五场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介绍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情况。一起来看!

先看一组大数据↓↓↓

再来听王辉司长介绍

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情况

2020届874万大学生已经毕业离校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稳就业”“保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教育部党组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部长陈宝生同志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亲自给各省负责同志写信,并多次召开党组会、专题会、调度会研究部署并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副部长翁铁慧同志多次主持召开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到一线调研,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3月份教育部即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5月初,教育部会同人社部、工信部、国资委、央广总台、团中央等部门共同启动实施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中央各部门、地方党委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下,2020届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为全国“稳就业”“保就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健全完善促就业政策体系

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20多个部门出台了30余项政策措施。

针对增加升学机会,出台了硕士研究生、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面向国家战略和民生发展急需专业扩招的政策。

针对基层就业,出台了扩大“特岗计划”“三支一扶”招录规模、扩大城乡社区和基层医疗就业岗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就业等政策。

针对扩大岗位供给,出台了加大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扩大毕业生招录规模和扶持新就业形态等政策。对企业稳岗扩就业,出台了减免和缓缴社保费、返还失业保险费、发放各类就业补贴等政策。

针对参军入伍,出台了加大升学优惠力度、优化体检标准、直招士官入伍等政策。

针对职业资格条件,出台了教师等职业资格“先上岗、再考证”等政策。

同时,各地各高校因地制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和促进毕业生就业。

2、积极开发政策性岗位

除了增加高校毕业生升学深造机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教师、大学生征兵、科研助理、基层项目、社区治理等方面都面向2020届高校毕业生开拓了更多政策性岗位。据统计,截至9月1日,今年政策性岗位大幅增加,已吸纳280多万毕业生就业,比去年同期增加70多万。

3、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性岗位

总体而言,市场性岗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今年,我们积极与中央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社会招聘机构、平台企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努力挖掘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教育部与9大社会招聘机构今年2月联合推出的 “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目前已提供岗位信息1522万条,累计注册毕业生669万人次,投递简历3736万人次。教育部会同有关方面直接举办专场网络招聘活动40场,累计提供各类岗位540多万个。

同时,我们指导各地各高校广泛开展网络招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3月以来,各地和全国高校日均举办网络招聘活动2000场左右,总数超过20万场。教育部会同卫健委指导各地各高校按照“科学有效防控、安全有序招聘”的原则,适时恢复本地高校校园招聘活动。6月初以来,全国累计举办近万场线下招聘活动。

4、创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今年,我们把“云就业”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方式。

一是云招聘,刚才前面提到了,2月份推出“24365校园网络招聘活动”,已经成为毕业生找工作的响亮品牌。

二是云管理,5月份推出“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平台”,全国8万余名一线就业指导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全部注册并上线工作。

三是云指导,4月份推出“互联网+就业指导”直播课,围绕就业形势分析、职业发展指导、大学生征兵、创新创业、求职心理调适等主题,已推出23场直播课,总计超过7000万人次观看。

四是云签约,3月份推出“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平台”,推动11个省近900所高校开展网签工作,今年有64.5万毕业生完成了网上签约。

5、全力帮扶贫困群体

在今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我们把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特殊帮扶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做法是“五个专”:

一是专项政策,专门出台了升学培训、政策岗位、专场招聘、精准服务、对口帮扶等5项举措。

二是专项计划,面向贫困毕业生实施“普通高校专升本专项计划”,单列计划、单独录取。

三是专场招聘,教育部持续举办“贫困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直接提供岗位近20万个,向贫困生手机发送岗位信息28万多条。

四是专人帮扶,要求高校建立重点帮扶台账,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

五是专门推荐,会同社会招聘机构实施精准化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重点服务52个未摘帽贫困县毕业生。

下一步,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教育部将与人社部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一方面指导地方和高校积极为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另一方面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

---------------------------------------------------------------------------------------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各校、企业、辅导员都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继续听广西教育厅副厅长黄雄彪、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杨省世、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于涵宇的介绍。

全力以赴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今年,广西高校毕业生达27.4万人,截至9月1日,实现就业22.28万人,初次就业率81.31%。我们重点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合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人社部门建立毕业生就业协调联动机制、就业研判常态化机制和定期会商机制,及时优化就业措施。

二是创新措施,积极开发政策性岗位。研究制定《广西促进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条措施》,大力挖掘政策性岗位,在招聘名额、条件设置等方面向高校毕业生倾斜。

三是优化服务,抓好重点群体精准帮扶。统筹线上线下招聘,丰富就业供需对接方式,加强就业指导,助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四是压实责任,强化高校就业指导督导。各地党委、政府和教育系统派出工作组到高校开展调研,了解就业最新进展,帮助高校解决实际困难。

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尽快尽早就业

(陕西师范大学)

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周密部署,截至8月31日,学校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5.90%。我们主要的做法是:

一是就业服务立足“早”。依托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平台和省教育厅就业平台,自主研发了“智慧就业”大数据平台,构建起集招聘、教育、评估、监测、研判等于一体的高校智能就业服务新模式。

二是就业教育着眼“细”。在各培养单位建立“一生一策”台账,及时落实教育部等部委关于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

三是就业帮扶兜住“底”。全面掌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建档立卡、52个未摘帽贫困县、湖北籍等各类毕业生情况。构建“一生一策”帮扶机制。

四是就业保障突出“实”。学校把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纳入考核体系,校领导班子成员全部下沉到就业一线,就业中心工作人员每人指导3至4个培养单位,学院教师“一帮一”牵手帮扶未就业毕业生,形成保障就业工作的“全员助力模式”。

牢记央企使命 主动担当作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在教育部的精心指导下,三峡集团累计招聘2020届高校毕业生1744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244人,增幅超过200%。

一是挖潜力,千方百计做大校招计划。在央企中第一时间启动“抗疫稳岗扩就业”专项行动,将今年春招规模由往年的500人左右扩大到1744人。

二是抗疫情,拓宽线上招聘主渠道。充分发挥线上招聘主渠道作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的就业服务。

三是出政策,关心关爱特殊毕业生群体。针对贫困家庭毕业生、医护人员子女、湖北地区高校毕业生等特殊群体,三峡集团量身定制优惠政策。

四是重培养,发挥毕业生的生力军作用。坚持“选”“用”结合,通过职业训练、基层磨炼、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为毕业生打造成长平台、事业舞台。

用心用情用力  打通毕业生求职就业“最后一公里”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

年初疫情发生后,毕业生求职压力倍增,毕业生中紧张、焦虑情绪蔓延,消极就业、“二战”考研、慢就业、不就业等情况明显增多。

面对这些问题,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稳”——稳住学生的心态。除了和学生电话、网络交心谈心,我还与学生共同观看就业指导公益课和直播活动,组织学生线上交流讨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增强就业信心。

其次是持续不断开展就业指导服务。针对没有落实去向的学生,“一人一策”建立台账,每天通过电话和网络与他们沟通。除此之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就业指导,在B站注册了账号“一点人生经验”,开展就业指导直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第三是精准开展重点群体帮扶。针对湖北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毕业生等几类重点求职群体,开展“一对一”的简历和面试指导,并联系材料行业特色企业、校友企业和科研合作单位定向推荐,提高学生求职成功率。

辅导员是离毕业生最近的人,为毕业生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是我们的职责更是使命所在。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3座  邮政编码:100044

版权所有: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原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京ICP备19004913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47号

事业单位

Baidu
map